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鳥籀遺新閣,龍旗訪古臺。
造書臣頡往,觀跡帝羲來。
睿覽山川匝,宸心宇宙該。
梵音隨駐輦,天步接乘杯。
舊苑經寒露,殘池問劫灰。
散花將捧日,俱喜圣慈開。
鳥籀遺新閣,龍旗訪古臺。
造書臣頡往,觀跡帝羲來。
睿覽山川匝,宸心宇宙該。
梵音隨駐輦,天步接乘杯。
舊苑經寒露,殘池問劫灰。
散花將捧日,俱喜圣慈開。
新閣留存著倉頡鳥籀書跡,皇帝儀仗來尋訪古老亭臺。造字的倉頡已然逝去,觀天文畫八卦的伏羲曾來。皇帝遍覽山川,心懷宇宙。梵音伴著皇帝車駕,圣駕如仙人般行進。舊苑歷經寒露,殘池只剩劫后余灰。眾人獻花又朝拜,都為皇帝的仁慈歡欣。
鳥籀:指倉頡所造的鳥書和史籀所造的大篆,這里泛指古文字。
龍旗:皇帝儀仗中的旗幟,代指皇帝。
頡:倉頡,傳說中創造文字的人。
帝羲:伏羲,傳說他觀天文、畫八卦。
睿覽:皇帝的觀覽。
宸心:皇帝的心意。
駐輦:帝王出行,中途停留。
天步:指皇帝的腳步。
劫灰:劫火的余灰,佛教認為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
捧日:朝拜皇帝。
應制詩是為皇帝出行、游覽等活動而作。此詩應是皇帝前往三會寺時,詩人奉命而作。當時宮廷文化繁榮,此類應制詩常用來歌頌皇帝、展現皇家威嚴。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展現皇帝的睿智和對天下的關懷,同時感慨歷史變遷。它是典型的應制詩,在當時宮廷文學中常見,體現宮廷詩歌典雅莊重的風格。
題詩傳語玉堂賓,想像鳴鞭散紫宸。玩弄門前金騕裊,宛如天上石麒麟。徒誇中論流人世,實有新詩泣鬼神。密勿愿先諧大軸,漁樵久巳屬閑身。
小聚星晨屢斷連,山椒一縷露人煙。土音偏不移雞犬,市暨通行雜鈔錢。澤國火耕兼水耨,霜林棗地接楓天。時艱夜禁明書楔,撥剌更更響釣船。
獨抱胸中五色霓,南山高處樂幽棲。瓦墻護竹涼書牖,砂井分泉潤藥畦。白日杯茶多過客,長年更漏一鳴雞。此身未得同君隱,回首杉松翠葉齊。
人生靡定止,飄蕩如轉蓬。萬事了不齊,疇能詰化工。寧知揚子云,乃愧楚兩龔。天運有代謝,倚伏恒不同。委愿隨所遇,胡為計窮通。用舍固有命,勖哉慎所從。
花落無痕,飄萍無緒,將此朱顏刪改。愁多無盡,求解無因,癡絕一雙眉黛。又見風雨今番,消遣無憂,百無聊賴。正何人無語,看春回夏,綠陰如海。憑誰問、醒處無心,醉時無夢,怎放無緣情外?無心即了,無夢猶知,早是一生無奈。于我無端自欺,詩作無題,畫成無彩。待無聲驚起,還怨東君不在。
避暑溪塘上,悠然世慮疏。掛冠疑過鳥,濯足礙行魚。雨過波紋細,風來樹影虛。消磨長日事,棋罷數行書。
伐鼓侵星發,吳門此日還。斷澌溪漲闊,融雪隴痕斑。劍井來寒樹,銅棺失暮山。衰年仍事役,翻羨白鷗閒。
昔一平津閣,今隨孟博車。徑趨烏幕遠,漸向鯉廷疏。分袂三年別,平安兩字書。何時迎晝繡,攜酒煮溪魚。管鮑交三世,朱陳共一村。居慚阿承女,獲事太丘孫。惜別吾鐘愛,相賓右格言。應憐垂白叟,計日望回轅。
塞北才人高尚書,生綃七尺寫江湖。白云舒卷無尋處,卻到君家入畫圖。
一片清光照膽寒,玉容滿鏡掩飛鸞。素娥照見黃金闕,絳雪镕開白玉盤。翠點柳尖春未透,紅生櫻顆露初乾。好風為我披羅幕,一朵芙蓉正面看。
至道在天地,散焉為萬殊。萬殊復一本,惟誠斯曰儒。孰則通天人,圣賢焉可誣。斷斷執碎義,漢宋存守株。漢儒能篤實,宋儒非虛無。流弊防大甚,況有歧中涂。道統自千古,學統匪一隅。入道且求學,蹶步寧康衢。草堂存吾春,玄會思唐虞。
西湖頑碧。中有雙紅色。到此斜陽馀一息。明滅粼粼寬窄。輕扇蝶翅微因。疾風惡似臨軍。卅六破愁奇計,肯知身即愁根。
夕陽溪上掩荊關,漁浦風村杳靄間。莫學林僧解忘世,有錢莫買沃州山。
玳瑁筵開半寂寥,青帆無賴木蘭橈。波濤水國雙鴻度,星斗天門一鶚遙。閥閱累朝傳帶礪,詩篇頻夜夢瓊瑤。何人共賦從軍樂,咫尺長安近灞橋。
石樓含曉色,茅屋靜春暉。野水中間落,云山西面圍。長歌樵擔起,短笛釣船歸。景物隨時至,詩成思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