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子留別南安士紳原韻二首
十年京國荷傳薪,初領河陽一縣春。治譜當年能繼志,循聲此日果超倫。幸留棠蔭稱廉吏,好課楹書啟后人。柳色青青無限意,驪歌競唱惜抽身。
書劍飄零慣別離,故園梅鶴未追隨。江鄉景物催歸棹,閩海行藏感弈棋。載道謳馱傳惠政,全家兒女盼歸期。莫言五月匆匆甚,德澤長留去后思。
十年京國荷傳薪,初領河陽一縣春。治譜當年能繼志,循聲此日果超倫。幸留棠蔭稱廉吏,好課楹書啟后人。柳色青青無限意,驪歌競唱惜抽身。
書劍飄零慣別離,故園梅鶴未追隨。江鄉景物催歸棹,閩海行藏感弈棋。載道謳馱傳惠政,全家兒女盼歸期。莫言五月匆匆甚,德澤長留去后思。
其一:十年在京城承蒙傳授學問與責任,初次擔任地方長官帶來治下的春景。當年繼承先志制定治政成規,如今善政名聲果然超越常人。幸得留下如甘棠般的惠政被稱廉吏,最好教授家學以啟發后人。青青柳色蘊含無限離情,眾人高唱驪歌惋惜我抽身離去。
其二:帶著書劍漂泊早已習慣別離,故園的梅與鶴未能追隨左右。江南景物催促我歸鄉的船,閩海的行止感慨如棋局變化。一路傳來百姓稱頌惠政的歌謠,全家兒女盼著歸期。莫說五月行程匆匆,離去后的恩德將長留人們思念中。
外子: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傳薪:比喻學問、技藝或責任的傳承,典出《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
河陽:借指地方長官,典出潘岳任河陽縣令時以花栽縣的典故。
治譜:治政的成規、方法。
循聲:循良的名聲,指善政的口碑。
棠蔭:典出召公在甘棠樹下聽政,后人以"甘棠"喻惠政,此處指留下的良好政聲。
楹書:指家中藏書,《晏子春秋》載晏子有書藏于楹柱,后喻家學傳承。
驪歌:離別時唱的歌,典出《詩經·小雅·驪駒》。
梅鶴:用林逋"梅妻鶴子"典故,代指故園閑適生活。
弈棋:比喻世事如棋局般變化不定。
謳馱:指百姓的頌歌,"謳"為歌謠,"馱"通"讬",寄托。
此詩為作者(可能為女性)與丈夫(外子)在南安任滿將歸時,和答當地士紳贈別詩而作。創作時間或在任滿離職之際,地點為福建南安。詩中"十年京國""初領河陽"暗示丈夫曾在京城任職,后赴南安任地方官,治政期間因"循聲超倫""棠蔭廉吏"獲百姓贊譽,離職時士紳贈詩,作者以原韻回贈,既回顧治政歷程,亦表惜別與歸心。
全詩為留別之作,首章回顧治政功績(繼志治譜、循聲超倫),強調"廉吏"形象與"課書啟后"的治家理念;次章從個人漂泊寫到百姓頌政、家人盼歸,落腳于"德澤長留"的余韻。既展現古代官員"清廉惠民"的為政觀,又以細膩筆觸傳遞離情,是清代官員交游贈別詩的典型,具有歷史與文學雙重價值。
朝來四十俄加一,懶散歸人傍俗過。地僻中原春雪少,時清吾黨歲星多。年光似覺偏湖海,物色那能到薜蘿。回首舊游饒感慨,五侯驕馬自鳴珂。
春瀉鄰槽入夜聞,遠疑泉響隔松云。題詩為問醒眠客,幾滴還能醉得君?
高臺此日眺中原,臺上空驚夜色繁。人在千峰明月表,天垂列宿紫微尊。秋衣薜荔真君計,早歲漁樵亦主恩。即擬尋仙向五岳,烽煙猶自滯江門。
授歷紀庚辰,開元值丙寅。五更微見雪,兩日便迎春。頭戴銀幡巧,門題彩帖新。屠蘇循故事,殿飲老年人。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南山游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轉綠翻紅無定時,曾從貧賤識西施。于今最恨張京兆,不做高官不畫眉。
郡署經年久,吾來為一新。重門森畫戟,別駕儼朱輪。榕葉軒陰晚,梅花閣氣春。祗憐去國遠,為政愧能循。
木末堪憑檻,秋空四望開。晚煙迷汶水,落日滿徂徠。酒憶壚頭醉,人從岳頂回。那逢搖落候,蕭瑟易悲來。
非引勿登樓,樓高近斗牛。俗人那得溷,同氣合相求。至樂存書卷,馀歡付酒甌。此心渾不妄,溪上有群鷗。
莫議時情蹈禍階,林泉自可遣孤懷。周邊翠岫真良伴,遍嶺黃牛是我儕。坐對窶貧無愧縮,解尋水石放形骸。光身散發來長嘯,直似清猿啼峻崖。
行云都是夢,聽雨甚于秋。??盈階水,時時一尺流。
御溝漲暖綠潺潺,風細時聞響佩環。芳草宮門金鎖閉,柳花簾幕玉鉤閒。夢回繡枕聽黃鳥,困倚雕闌看白鷴。落盡海棠天不管,修眉慚恨鎖春山。
栗陸風塵興已差,黑貂將敝始懸車。躑躅馬足關河賤,消瘦鳶肩鬢發華。甘寂寞,怕喧嘩,桃符新換幾人家?屢驚夜雨摧蕉葉,休盼東風嫁杏花。
樂事春來要不空,直登峰頂路方窮。青山始爾三人酒,白發泠然萬里風。城郭周遭江勢轉,鶯花爛漫物華同。太平無象今成象,好在詩篇杖屨中。
系馬庱亭東,郵亭似鶴籠。長河飛白雨,高樹灑清風。州界才相接,鄉音便不同。野人來問字,錯認是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