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雍宣教知義 其一
早擢蟾宮桂,
聲名第一流。
下帷潛大業,
擊楫志神州。
修短林中木,
浮沉水上漚。
生芻今日奠,
惻愴淚難收。
早擢蟾宮桂,
聲名第一流。
下帷潛大業,
擊楫志神州。
修短林中木,
浮沉水上漚。
生芻今日奠,
惻愴淚難收。
早年便科舉高中,聲名遠揚堪稱一流。閉門苦讀潛心成就大業,擊楫立誓志在收復神州。壽命長短猶如林中樹木,人生浮沉恰似水上泡沫。今日以生芻祭奠,悲傷難抑淚水難收。
擢蟾宮桂:科舉及第的雅稱,蟾宮指月宮,折桂喻考中進士。
下帷:放下帷幕,指閉門苦讀,《史記·儒林列傳》有“下帷講誦”之語。
擊楫:用祖逖典故,《晉書·祖逖傳》載其北伐時中流擊楫立誓“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此江”,喻志向堅定。
修短:指壽命長短,修意為長,短即短暫。
漚(ōu):水中氣泡,喻人生短暫易逝。
生芻(chú):青草,《后漢書·徐稺傳》載徐稺以生芻吊唁郭林宗母喪,后代指對逝者的薄祭或深切哀悼。
此詩為哀悼雍宣教知義而作。雍氏或為南宋官員(“宣教”疑指宣教郎,低級文階官),作者當與逝者有交游,感其早年登科、才學出眾且胸懷報國之志,卻英年早逝,故以挽詩寄托哀思。具體創作時間或在南宋,背景與當時士人重名節、憂國勢的社會風氣相關。
全詩緊扣“挽”字,先贊逝者科舉成名、才學志向,再嘆生命無常,最后直抒哀痛。結構清晰,情感真摯,既突出逝者的卓越,又深婉表達惋惜,是典型的挽詩佳作。
徐君北檈上,今賦北樓詩。舊賞客頻異,狂歌酒莫辭。簾開新月色,菊對晚霜枝。勝地今皇國,休歌王粲詞。
莫怪人呼作病翁,長年藥裹愧無功。夢回左角鴻溝外,秋入南柯石火中。陽九適逢當日厄,大千會悟本來空。跰?鑿井寧多事,安得相攜一笑同。
久祈甘雨集靈官,赫赫驕陽勢轉難。月馭漫曾離畢宿,雷車空自繞仙壇。巡檐卜潤時看礎,望極占云夜倚闌。迂腐似聞天鑒邇,古來王者必求端。
雙劍峰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時難只得同香火,莫聽閑人說是非。
閨房何凄清,思君意如搗。追恨當別時,光景太草草。愁款積胸臆,恍惚不能道。別君未須臾,依然結懷抱。安得回君車,與君再傾倒。
童稚相催忽白頭,西風滿袖古洪州。重陽天氣村村雨,殘柳人家處處樓。樵牧忘機鴻北去,古今無跡水東流。卸帆旋買楓林酒,飽睡歸舟十日秋。
太行北望郁嵯峨,建節人傳馬伏波。憲府山川雄魏國,油幢霜雪下汾河。漢庭久擬三旌待,晉史徒誇五利和。獫狁只今須薄伐,期君出塞擁雕戈。
弄雨春風又弄晴,人間萬象漸分明。半黃半綠已堪畫,乍煖乍寒空自驚。紛看流鶯爭囀樹,微聞布谷說催耕。喧囂如此多經慣,不似田間叱犢聲。
將來書信手拈著,燈下姿姿觀覷了。兩三行字真帶草,提起來越心焦。一半兒絲挦一半兒燒。
未辦埋憂地,愴身世,戀斜陽。算抗疏功名,籌邊帷幄,幾費周章。滄桑。須臾變景,待彎弓、誰與射天狼。萬里星槎浩渺,五更塵夢凄涼。徜徉。去國總情傷。調苦賞音亡。縱湖山信美,琴書自樂,滿鬢清霜。倉皇。海東云起,話草玄、心事劇荒唐。回首河山易色,可能一瞑同忘。
儒家此物用筵篿,浸潤膏油節愈堅。倒影每來書卷上,盡心長向酒樽前。搔頭已逼窮年景,舉手能成不夜天。想像流光端可比,只從暗里自推遷。
秋氣平分雨乍晴,殘云斂盡楚天清。野人不趁□花課,贏得今宵看月明。
南位之南下曲街,畫羅窗戶隔紅梅。方方丈石平如掌,曾是官家拜斗來。
黃犬何來寂不嘩,撫時堪笑亦堪嗟。莫將偶爾輕人者,無限街頭肉食家。
藏山竹簡頭堪白,海上桃生不記年。節日禎祥雖偶似,科名宦達總輸先。成書謾付將來世,有后應觀已定天。文字堯夫今不愧,敢辭端拜百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