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徐潭二首 其一
從今快活安斯寢,
那復辛勤陟彼岡。
萬里路曾雙不借,
四天下只一禪床。
寬如馬驛名方丈,
劣似雞棲即客房。
自唱山歌樵牧和,
底須論著學班揚。
從今快活安斯寢,
那復辛勤陟彼岡。
萬里路曾雙不借,
四天下只一禪床。
寬如馬驛名方丈,
劣似雞棲即客房。
自唱山歌樵牧和,
底須論著學班揚。
從今日起快樂地安睡于此,不再需要辛苦攀登那高岡。曾踏過萬里長路靠的是一雙草鞋,走遍天下只需一張禪床。寬敞時如同驛站稱作方丈,簡陋時就像雞窩便是客房。自唱山歌有樵夫牧人應和,何須像班固揚雄那樣著書立說。
陟彼岡:登山,化用《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句意。
雙不借:古代對草鞋的別稱,因草鞋輕便不需借他人,故稱。
方丈:原指一丈見方的空間,此處指禪房,亦含禪林方丈室的雙關意。
劣似:不如,比不上。
班揚:指漢代史學家班固與辭賦家揚雄,代指著書立說的文人。
此詩或為作者經歷世事奔波后所作,通過對比過往辛勞與當下安適,反映其轉向簡淡生活、追求心靈自由的創作背景,具體創作時間地點待考。
全詩以平實質樸的語言,描繪了簡居山野的自在生活,表達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展現了超脫世俗的灑脫心境,風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意趣。
君馬黃,臣馬玄。
君馬為龍,蹀躞萬里,超忽九天。
臣馬批耳絡首,勉承鞭策,不敢辭以騫。
綺夢少年拋卻。記否吳娘水閣。雙臉暈香潮。小紅簫。
天與愁人無寐。篷背瀟瀟聲碎。此夕病鴛鴦。夢橫塘。
六州鐵鑄此生錯,百煉鋼為繞指柔。
稷下更無騶子說,夢中猶作杞人憂。
風催藥熟宵馀火,雨帶潮寒夏欲裘。
海外此情誰共憶,柝聲笳吹起邊樓。
十年坐客寒無氈,朝朝抱犢山中眠。屠沽有酒君何有,忍饑誦經徒何憐。
紫髯太宰今大賢,賞君才思如奔泉。薦章不敢隱髦俊,下士名達天子前。
天子為君能割鮮,握算下試東海邊。果然煮海增灶煙,七萬量取元霜煎。
古人才大虛中偏,巨壑要受千回漩。今看斥鹵成膏田,歲收胡止禾三千。
又況造士工丹鉛,文翁化蜀差比肩。既養而教理則全,俾宰大邑吾信焉。
君不見范公昔起慶歷年,范公之堤古今傳。范公亦為西溪監,后來繼者君勉旃。
西風側側輕寒度。細雨連晨暮。試去倚闌看,花底垂垂,留作黃昏露。
自攜一卷當窗坐。燕掠花梢過。屧響是何人,小婢擎來,半臂須添個。
故園吾作客,羈旅子投誰。
杯酒執無地,相逢空復辭。
月連徐孺宅,花笑陸郎騅。
云海春還暮,賓鴻方去茲。
手中芍藥眼中波,十二金釵值幾何。舊是笠翁歌舞地,韓家潭上美人多。
慣閑宰相盡風流,百順胭脂院院游。一夜羅衾嫌夢薄,曉窗紅日看梳頭。
臺星明翼軫,和氣滿瀟湘。長淮勝處地靈,應產股肱良。共仰三朝元老,要識一時英杰,人物自堂堂。直氣薄霄漢,德望聳巖廊。
擁貔貅,森棨戟,鎮藩方。折沖樽俎,春融花柳侑壺觴。兩世麟符玉節,九郡恩風惠雨,仁者壽宜長。
鳳詔來丹闕,繡袞覲明光。
鐵網沈滄海,珊瑚屢見遺。
狂應難免俗,術自不逢時。
歌哭皆天性,文章亦我躅。
平生慕遐躅,誰寄草堂貲。
竹里山堂午后開,櫻桃酒熱客頻來。
社中人少宜添燕,春半花多總讓梅。
晝靜棋聲連竹響,香殘云縷繞床回。
塵緣已絕閑無事,抱甕疏畦手自栽。
階前草色碧于油。粉蝶夢魂留。閑來偶而裁詩句,對殘花、惹起新愁。正是海棠開足,斜陽一抹紅樓。
風箏猶掛樹梢頭。綵線不曾收。鸚哥對我喃喃說,便教人、早上簾鉤。莫被好風吹散,爐香幾縷清幽。
三國爭分勢力均,漢家正統認誰真。匡扶天地知肝膽,廟貌千秋仰虎臣。
梵宮時擁九龍樓,海外孤臣拜紫旒。翹首嵩呼天萬里,履聲我欲殿東頭。
黃昏燈火照離明,朗朗吾伊壓漏聲。鄴駕積云春不斷,家家禮樂戶朱程。
曾展絲綸閣不才,九重分命帶春來。黃昏獨坐誰為伴,花影重重覆綠苔。
混混芳泉百尺深,冰壺清夜月浮金。天瓢指日王明汲,慰卻蒼生渴望心。
出現揚州,坐斷壽丘。
腳跟不點地,贏得一身愁,不是冤家不聚頭。
戎幕接談笑,薦函聯姓名。自憐風退鹢,快見浪翻鯨。知己方圖任,聯鑣夐有榮。明堂足材具,社櫟復何營。
屯云開宇宙,八表斂風塵。獵德恢天網,充庭詫蜀珍。一編元祐學,雙闕武林春。赤汗青絲鞚,修途款問津。
機欲審而發,瑟調音自諧。況思萬全計,可畏一毫差。回斡須群彥,輪囷疊寸懷。樵漁暫相狎,鴛鷺豈其儕。
孤城四面插群峰,云翳經旬雨氣雄。
自愧不才為縣令,近來無事若山翁。
幾思羽翼飛騰去,幸有英豪咫尺中。
獨上高樓方引脰,喜逢嘉句載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