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北村路中丞赴晉陽
路公廊廟器,特達瑩圭璋。
學道出鄒魯,雕文陋班揚。
舉政必王道,豈隨俗士行。
手挈萬黔首,盎然履虞唐。
初提北門鑰,燕冀塵不揚。
再擁南鄧麾,按堵清四疆。
天子愛雄才,三命遷晉陽。
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悅康。
韓范在邊重,何如立朝堂。
謀國有深意,中外非公量。
路公廊廟器,特達瑩圭璋。
學道出鄒魯,雕文陋班揚。
舉政必王道,豈隨俗士行。
手挈萬黔首,盎然履虞唐。
初提北門鑰,燕冀塵不揚。
再擁南鄧麾,按堵清四疆。
天子愛雄才,三命遷晉陽。
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悅康。
韓范在邊重,何如立朝堂。
謀國有深意,中外非公量。
路公是能擔當朝廷重任的大才,才德特出如圭璋般晶瑩。學問源自孔孟之鄉的儒學正統,文章辭藻連班固、揚雄也稍顯遜色。施政必遵循王道仁政,絕不隨波逐流附和俗士。親手帶領萬千百姓,使他們安樂如處于堯舜盛世。最初執掌北方重鎮要職,燕冀之地安定無戰亂。再次統領南鄧軍權,治下百姓安居邊疆清寧。天子愛惜雄才大略,多次任命他赴任晉陽。他如同大旱中的及時雨,所到之處百姓歡悅安康。韓琦、范仲淹鎮守邊疆雖重要,怎及路公立于朝堂。他謀國自有深遠考量,朝廷內外非一般人能度量。
廊廟器:能擔當朝廷重任的人才。
特達:特出、出眾;圭璋:古代玉制禮器,比喻美德。
鄒魯:孔子(鄒)、孟子(魯)故鄉,代指儒學正統。
雕文:文章辭藻;班揚:漢代文學家班固、揚雄。
黔首:百姓。
虞唐:指堯舜時代,代指太平盛世。
北門鑰:北方軍事要職;燕冀:今河北一帶。
南鄧麾:南鄧地區的軍權;按堵:安居,秩序安定。
三命:多次任命;晉陽:今山西太原。
韓范:北宋名將韓琦、范仲淹。
此詩應為路中丞赴任晉陽時的贈別之作。結合'韓范'等宋代背景線索推測,可能創作于北宋。詩人通過回顧路中丞過往政績(如鎮北門、領南鄧),贊揚其才學('學道出鄒魯')與政德('舉政必王道'),反映出對賢能官員的重視,亦暗含對其在晉陽延續仁政、安定一方的期待。
全詩以'贊才德-述政績-頌新任'為脈絡,高度評價路中丞的儒學根基、仁政理念與治世能力,既肯定其過往功績,又期許其在晉陽再立新功,是一首典型的褒揚賢能的贈別詩,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對'王道'政治的推崇。
天上驚傳寵綍重,尊前獻壽動慈容。饋鮮我愧魚官監,錫類君真潁谷封。經授五千窺道德,劍沖霄漢識芙蓉。新詩句句霓裳曲,萊子斑衣更勿庸。
新醪香艷石榴花,贈得雙樽不用賒。為謝客愁消得盡,殘年一路醉還家。
金陵望京色,只在五云邊。側席君王待,南司諷議賢。才兼堪世用,書奏使人傳。酒罷欲分手,羨君行若仙。
沙穴石竇無限泉,此泉緣底名不滅。庶子去來多少年,依舊清心共泉潔。
地辟蕭梁代,幢標南漢年。登臨吾輩重,懷想古人賢。宴坐消長晝,清言入暝煙。更忻情所樂,一飽杖頭泉。
富公昔使虜,厲色爭獻納。臣節安敢虧,君恩以死答。煌煌中國尊,忍為豺狼屈。堂堂漢使者,剛氣不可折。斯人嗟已亡,英風復誰接。銜命虜庭人,偷生真婢妾。
短岸復長堤,黃輕綠未齊。曉風吹不定,春雪壓常低。草細偏相妒,鶯嬌未敢啼。年芳君莫問,日落灞陵西。
帝祉開金剎,皇郊啟象林。鳳云邀客駐,龍日想天臨。寶樹交加絡,華廊窈窕深。浮圖輝寶炬,夜夜耿河心。
三十年馀世外盟,長安握手愧為兄。每憐濁酒寒留宿,一折柔條雨送行。話盡家山都夢后,重來馬首看云生。半堂積雪堪相托,新市橋邊我去耕。
自是銀河帶礪長,豈同塵土變滄桑。白頭吟盡悲人世,難似星期永不忘。
春來無伴與猖狂,書卷聊支白日長。寒盡蕙花猶幾剪,雨前茶葉不多槍??统时忝骖}新句,婢掣搔頭撥晚香。偶憶洛神風席逸,粉箋臨得十三行。
愛此哉生魄,江干立待昏。已拚微照隱,敢并夕陽存。波遠子何在,雁驚弦欲援。冥冥忽難覓,燦以眾星繁。
登山寄遐思,南溟一何遙。海鷗大如鸛,出沒隨風濤。崢嶸礙遠覽,鯨背蒼嶼高。陰陽茍簸蕩,安辨來去潮。龍掛謾驚怪,排云但枚條。宇宙亦幾許,傍席空周遭。茲游暫有適,我生竟云勞。回車踏首路,日落城烏號。
向賣花擔上,落絮橋邊,春思難禁。正暖日溫風里,斗采遍香心。夜夜穩棲芳草,還處處、先亸春禽。滿園林。夢覺南華,直到如今。情深。記那人小扇、撲得歸來,繡在羅襟。芳意贈誰,應費萬線千針。謾道滕王畫得,枉謝客、多少清吟。影沈沈。舞入梨花,何處相尋。
辛苦春工費剪裁。為誰和恨謝靈胎。繡甍芳砌錦成堆。飄泊肯依蟲網住,逡巡羞上燕巢來。輪囷心事獨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