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二首 其一
橫身久塞楊朱路,灑泣俄悲墨子岐。
陋矣射鉤而中者,壯哉鳴鼓以攻之。
侍讀自無遷府分,中丞還有僦船時。
八風舞罷君恩歇,贏得閑愁上兩眉。
橫身久塞楊朱路,灑泣俄悲墨子岐。
陋矣射鉤而中者,壯哉鳴鼓以攻之。
侍讀自無遷府分,中丞還有僦船時。
八風舞罷君恩歇,贏得閑愁上兩眉。
長久以來以自身阻擋楊朱所悲的歧路,突然又為墨子所悲的岔路灑下淚水。那射中帶鉤的行為多么淺陋,鳴鼓討伐的壯舉多么豪壯。侍讀本就沒有升遷到府署的緣分,中丞也有需要租船的困窘時候。八風之舞結束,君主的恩寵也消散,只落得閑愁爬上雙眉。
楊朱路:典出《列子·說符》,楊朱見歧路而泣,悲其可以南可以北,喻指因選擇分歧而迷茫。
墨子岐:墨子見染絲而悲(《墨子·所染》),喻指因事物變化無常而感傷,此處借指歧路之悲。
射鉤而中者:指春秋時管仲射中齊桓公帶鉤之事(《左傳·莊公九年》),后管仲被齊桓公任用,此處或指淺陋的權謀之舉。
鳴鼓以攻之:出自《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指公開聲討。
侍讀:官職名,為帝王講學的官員;遷府:升遷至更高官署。
中丞:御史中丞,官職名;僦船:租船,指經濟困窘。
八風:或指八音之樂(《呂氏春秋·有始》),代指帝王恩寵;歇:消散。
閑愁:無端的愁緒。
此詩或作于作者仕途起伏之際。詩中提及‘侍讀’‘中丞’等官職,反映對自身或他人官場境遇的觀察。‘八風舞罷君恩歇’暗示君主恩寵不再,結合‘閑愁上兩眉’,可見因仕途變化而生的愁緒。
全詩借楊朱、墨子、管仲等典故,及‘侍讀’‘中丞’的境遇對比,展現仕途無常與恩寵易逝。語言含蓄,用典精當,情感深沉,表達對人生際遇的感慨與無奈。
舟行風打頭,苦恨行不駛。
今晨得順風,亦自非所喜。
溪山如許佳,欲畫無絕藝。
要當稍收拾,一一付詩里。
近看忽成遠,得此已失彼。
但令人此心,惘惘不足耳。
倦游歷落三載中,重來觸事多不同。
舊交云散隔山岳,在者一二莫我從。
新知喜獲徐孺子,年少已有諸老風。
譬之寶劍雖尚伏,清夜往往舒長虹。
惟君家學故有宗,念我早日嘗登龍。
周旋何止道疇昔,玷缺便擬相彌縫。
分攜轉眄且十日,夢寐嘗若見德容。
要裁短章寄離闊,抒思苦窮無由豐。
新詩忽來墮我側,句法沈穩字亦工。
寂寥此道幾欲息,玄文縱在人非雄。
吾君嗜好乃如此,誰為冀北真群空。
我今百不一稱意,顧頼交友忘終窮。
茲焉得君益足賀,自起酌酒澆塊胸。
滔滔原從濫觴至,君其勿憚尋尺庸。
異時相見定刮目,敢作吳下舊阿蒙。
因君我亦事穮蔉,瘠鹵要使成千鐘。
不憚朝寒起杖藜,問梅隨往到山蹊。
枯根半死苔痕剝,細蕾深藏藤刺迷。
倚市懸知無正態,入空還恐見深擠。
幽居空谷端可愧,顧嘆詩無老手題。
詔頒英簜促鋒車,暫借長才按轉輸。
昔嘆當年無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論足食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
來歲春風三月暮,沙堤隠隠接云衢。
淳熙天子,御圖三七。協氣所鐘,嘉禾乃出。
巴夔之山,亙連阡陌。或兩其歧,或六其脊。
惟是西門,近郊所植。六六同穎,函三為一。
茲誠創見,圖寫漏逸。乃知人為,不逮天力。
上方寅畏,擯華務實。臣不敢獻,私志于室。
采詩之官,汗青之筆。編諸詩書,示此其質。
翰墨有先達,知己僅三數。
省齋憐其貧,晦庵過其譽。
懷哉介庵老,先我騎鯨去。
公如幸教之,豈嘆歲不與。
天生尤物為民瘵,荔枝奔騰自南海。
后來始說閩部采,亦有風人刺丁蔡。
嗟哉萬安十室邑,橘比江陵梨號蜜。
嘗聞舊日事苞苴,千數私家公百十。
莫侯為令知其然,罷獻初從使者先。
其余詬病置不問,貧友或乞捐餐錢。
憶昨追隨秋政熱,不但近公如玉雪。
別來已忽露為霜,當念相如多病渴。
浩浩風兼雨,紛紛柳與花。
不知春事減,但覺旅愁加。
嗜酒誰明意,耽詩老不佳。
無家對寒食,相與重成嗟。
地與南荒接,梅花合早開。
如何長至后,不見一杖來。
政爾緣霜早,多應待雨催。
簷邊有獨樹,日遶故千回。
平居說江湖,似若苦饑渴。
及今落吾手,謂可娛朝夕。
胡為連日行,迺復形嘆息。
使風不終朝,阻風有并日。
欲行波濤恐,欲住餓餒迫。
吾舟僅如芥,吾命真若發。
吾罪不足云,吾家復何說。
不唯風浩蕩,更直雨騷屑。
雞啼三家幽,鳥度萬里闊。
遙聞君山青,舊詠高樓月。
何當俱醉倒,夢去山南北。
道上行人暍,林間釋子幽。
去無相趣迫,聊得小夷猶。
竹樹擁簷立,溪山隨檻流。
自非能賦者,常是欲眠休。
我詩縱疾無多工,君詩嚴甚仍匆匆。
君酬我唱輒媿我,野鶩欲睨天邊鴻。
平生交游不乏此,快筆相追屬吾子。
莫愁風雨留滯人,不爾歸裝孰慰貧。
秋鴻社燕巧相違,從古交游會合稀。
海內弟兄今有幾,吳中賢士得相依。
已消桃李爭春意,且向桑榆共夕暉。
回首慈恩舊題處,年華心事逐云飛。
淳熙十六年,正月十九日。雪余雨更作,有客方抱疾。
忽傳底處書,昏暮叩蓬蓽。問之何許人,乃是吾家姪。
書中道何為,除目報甲乙。要令二父知,此意深所悉。
我方盤谷歸,詎應聞黜陟。雖云在田野,又可忘輔弼。
況于鄉里賢,與夫舊連率。及其先友家,投分亦頗密。
恭惟三君子,德盛難具述。要皆由從官,以至秉政筆。
于今天下事,孰得復孰失。仰思與夜繼,想不遑暇逸。
置郵速傳命,頌口當四出。而我病不能,欲置還未畢。
要歌夔臯詩,稱美寧敢溢。愿觀勛業成,公論斯可必。
曾聞鳥鳴春,氣應還唧唧。喜甚屐且折,憂深緯寧恤。
霜風入枯葦,客枕那能安。起尋短燈檠,捐書復慵看。
緬思平生游,平陸多奔湍。懷哉豈無人,荊吳路漫漫。
大孫行秘書,今古靡不觀。天文號隠奧,坐使十載殫。
溢而為文章,卷舒見波瀾。丞哉亦奇士,老不卑小官。
詩成太白豪,笑殺東野寒。酒酣或看劍,肯為無魚彈。
儀也節更苦,凜若誰能干。譬之于草木,青松蔽春蘭。
不愿太官賜,自愛苜蓿盤。相攜住荊溪,冥鴻渺云端。
釀泉飲佳客,采溪薦朝餐。不負風月佳,始知天地寬。
我欲往從之,買船斬釣竿。富春訪嚴陵,吳淞覓張翰。
人生鮮如意,高趣況易闌。君毋輕此樂,此樂非游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