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
風雨秋隨至,園林氣一蘇。
院涼蛩獨語,巢晚鵲相呼。
客意疏團扇,山光近酒壺。
滿庭飄落葉,能不憶莼鱸。
風雨秋隨至,園林氣一蘇。
院涼蛩獨語,巢晚鵲相呼。
客意疏團扇,山光近酒壺。
滿庭飄落葉,能不憶莼鱸。
風雨伴隨著秋日一同到來,園林中的氣息為之一振,顯得清新起來。庭院清涼,蟋蟀獨自鳴叫;暮色中,巢里的喜鵲相互呼喚。客居的游子已不再使用團扇,山色映照在近旁的酒壺上。滿院飄著落葉,怎能不思念家鄉的美味莼菜鱸魚?
一蘇:指氣息為之一振,恢復清新。
蛩(qióng):蟋蟀。
疏:疏遠,此處指不再使用。
莼鱸(chún lú):用典,典出《晉書·張翰傳》,張翰因見秋風起,思念家鄉莼菜羹、鱸魚膾而辭官歸鄉,后用以代指思鄉之情。
此詩當作于秋季客居他鄉之時。詩人觸遇秋雨后的庭院景象,由涼秋之景引發客中孤寂,進而生發出對家鄉的思念,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秋日思鄉主題。
全詩以“雨過”為引,描繪秋雨后園林、庭院的清新與蕭瑟之景,通過“客意疏團扇”“滿庭飄落葉”等細節,自然過渡到“憶莼鱸”的思鄉之情,景情交融,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秋日即景思鄉之作。
牧野興師日,商賢扣馬時。要將忠與孝,說向后人知。
小石橋西舊草堂,故人停駕速壺觴。相從未覺當時樂,已別方知此會良。潑眼生紅榴萬點,染衣濃綠柳千行。舊時游處今為客,怪得尊前語話長。
王母東門劣小兒,偷桃三度到瑤池。群仙無處追跡,卻自持來薦壽卮。
壯年奔走盡風塵,養氣讀書惜此身。縱目待窮天下士,小心還對故園春。門前桃李陰成樹,市里豺狼化作人。宿愿已酬身老矣,更留一劍答群恩。
閉轎那知山色濃,山花影落水田中。水中細數千紅紫,點對山花一一同。
宜陽小兒身姓竇,弟為傭,姊為后。山中岸崩壓不殺,自言相有封侯法。朝上書,夕召見,生不記家猶記縣。眼前喜極翻作悲,一朝富貴從天來。左圖書,右賓友,兄弟賢名世希有。古來寵祿易驕奢,今人尚憶貧時否?
北方龜與蛇,列舍應天星。陰中有伏陽,在地為水靈。祠宮嵩岳西,高露何亭亭。析褫走萬里,香火不得寧。阿師亟欲去,江柳猶未青。贈子詩五言,持用叩神扃。
外婆一世辛,老猶撫其孫。諸孫長大后,事祖分外親。我亦荷慈惠,所慚未報恩。去年歸省時,第一赴其村。外婆拄杖迎,不顧已九旬。衰邁未能廚,指揮烹雞豚。又催疾市魚,市回問幾斤。恐我奔波累,為我挾菜頻??治也幌?,囑我細咽吞。又恐衣衫薄,握手試寒溫。嘉我好讀書,責我猶單身。“汝婚我已死”,言訖笑含嗔。復指表弟言:“小三已成婚。萬事伊遜汝,唯此堪慰人。今年接孫媳,明年抱重孫。我老引不動,搖窩手可伸”。聞此滿屋笑,盎然一家春。此境猶在眼,此笑尚微醺。倏忽外婆逝,新草已覆墳。人謂臨訣時,外婆微憾存。重孫未及抱,去意故逡巡。昨日表弟來書牘,新得佳兒靈秀毓。我知亦喜再叮囑,急報外婆墳頭菊。外婆聞此將何如,我思外婆淚盈目。是夜卻夢外婆笑,老老幼幼圍一屋。
流泉五道吐奇芬,秀色遙憐少室云。名境未能逢一賞,何須夜夜隱星文。
中原秦鹿待新羈,力戰紛紛此一時。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兒。鄛人七十漫多奇,為漢驅民了不知。誰合軍中稱亞父,直須推讓外黃兒。
長川抱空巖,春水三月深。有魚歲一來,瑣細如寸針。網魚聚乾臘,白艇爭分陰。與人作苞苴,囊紗走權門。人言投鲙殘,成魚只侵尋。豈有仙家庖,烹鮮赤刀砧。又言棄藥滓,入水成纖鱗。仙事亦渺茫,詎可窮本因。不知誰作古,遺禍今猶存。殺魚歲億萬,可易千黃金。僅令貴公子,醉嚼聊一欣。世俗自乃爾,仙人亦何心。
朔漢強兵此渡江,前朝郡邑望風降。中天日月新開國,大地山河一倚窗。西楚無人撞玉斗,東都有客賦金釭。上流沖要皆寧帖,定鼎何須力士扛。
羽衛園陵外,千秋松檜陰。積薪元不戒,急燧遠相侵。瘞玉涂山古,沉珠淮水深。九重哀痛詔,傾聽獨何心。
一軒涼雨讀《楞伽》,三復停云感物華。金粟如來方丈室,香風滿地散天花。野水芙渠繞鶴汀,畫橋楊柳掛魚罾。秋風攜手青溪曲,竹杖荷衣一個僧。
老氣盤空,才名照世,萬里秋風行色。人物中朝第一,司馬題橋,班生投筆。記承流宣化,早威聲,先馳殊域??匆鞅?、笑指關河,歷歷當年曾識。自古人心忠義,白水朝宗,眾星拱極。銅柱無端隔斷,兩戒平分,天南地北。念瞻依丹闕,捧紅云、金泥調屑。到明年歸對西山,細說安邊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