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比部以建言謫潮陽賓于小墅清夜相過感而賦此四首 其一
青年抗疏動重華,
萬古綱常為漢家。
狀貌張良成羽翼,
才名賈傅出長沙。
青年抗疏動重華,
萬古綱常為漢家。
狀貌張良成羽翼,
才名賈傅出長沙。
您年輕時直言上書感動帝王,為了漢室的倫理綱常堅守萬古。容貌如張良般可成輔佐之臣,才名似賈誼被貶仍傳揚四方。
抗疏:臣子向皇帝上書直言。
重華:傳說中舜的名字,此處代指帝王。
綱常:三綱五常,指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
張良:漢初謀士,助劉邦建立漢朝,此處喻指孫比部有謀略輔佐之才。
賈傅:指賈誼,西漢政論家,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此處借指孫比部因建言被貶潮陽。
此詩或作于孫比部因直言進諫被貶潮陽期間。作者與孫比部相交,見其深夜來訪,感其忠直才名與遭貶境遇,故賦此詩以表敬意與同情。
全詩通過歷史人物類比與典故運用,高度贊揚孫比部忠直敢諫的品格與卓越才名,同時隱含對其被貶的不平。語言凝練,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詠人抒懷之作。
欲問秋崖,詩心替、詞心生否。記曾笑、孤桐自詡,無弦琴手。片玉檠來吾亦喜,清真二字仍何有。只西風、一曲桂枝香,半山丑。江岸暮,幾行柳。池館黯,幾杯酒。算風流未淡,偷聲能彀。故國愁峰青強送,斜陽淚水紅爭溜。共胡塵、飛上小吟箋,怎辜負。
西觀才黔突,題輿卻佐州。濟時卑管晏,赍志在春秋。曖曖孤云沒,沈沈厚夜幽。升堂聞禮樂,終覺愧程仇。
民生在勤則不匱,爾以務勤為此堂。百畝田苗終歲望,一春蠶事舉家忙。課兒雪夜溫書冊,會客花時列酒漿。黃絹下機倉廩實,任從懶臥北窗涼。
烏傷墓道有無間,興濟橋東眾綠繁。林外日斜虹有影,階前云去石留根。葉隨風轉時過樹,雨傍山來不入村。更著蓑衣看瀑布,天葩日暮正翻翻。
萬人海里得吾宗,傾蓋論文冷澹中。快睹冰壺映寒露,又催霧鬣趁秋風。鳳皇誤喜臺如昨,猿鶴才知帳已空。折柳津頭重回首,暮云碧處是江東。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步屣仍扶杖,拋書獨憑闌。凝煙迷野望,積雨釀春寒。麥隴抽新綠,花枝綴渥丹。韶華不覺換,猶作去年看。
萬里故人寒舊盟,一尊薄酒正含情。夢回星斗闌干夜,腸斷西風征雁聲。
倏如炎火忽如冰,榮辱升沈不可憑。直道且須隨我好,抗言那計被人憎。千鐘有分還充腹,一枕無由便曲肱。從此名亭聊見志,側身天地自兢兢。
客邸瞻云思有馀,忽傳門外送雙魚。正當南北相望處,連得春冬兩季書。千里開緘如面對,一番披讀即眉舒。年來轉覺歸期緩,日日經幃候起居。
十五女兒好容顏,恰似楊花太劇顛。貪過吳橋新水發,濕著羅襦不解憐。
青春遙隔萬山。沉沉暗夜如磐。拋別曉風綠,落花一雨汍瀾。誰彈。誰彈。濕遍二十三弦。
卜筑成新趣,招邀足舊歡。群英盛璀璨,孤秀出瑯玕。令節將縣艾,同心總佩蘭。看云思結夏,歌雪覺生寒。席換情彌洽,杯深意未闌。薄游無不可,詞客滿長安。
長憶唐從天寶初,開元氣象了無馀。宮中已制霓裳曲,刻石山靈失笑渠。
諸孫幸繞膝,白眉寧幾人。人皆矜意氣,惟爾最含醇。少小彝倫篤,唯諾更與親。讀書聲正噪,摛辟日日心。年來慚潦倒,元宗屬望頻。入山探二酉,馳驟偶傷神。塞兌堪調息,寡慮可還真。爽口非為寶,伐性酷于秦。拂意人常有,何必轉生嗔。清靜長生訣,千金爾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