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宣教孝昌 其一
夙世垂遺訓,
書林早策勛。
敬誠躋至善,
師友富多聞。
棠棣兩玉筍,
閨門萬石君。
九原那可作,
惆悵哽飛云。
夙世垂遺訓,
書林早策勛。
敬誠躋至善,
師友富多聞。
棠棣兩玉筍,
閨門萬石君。
九原那可作,
惆悵哽飛云。
前世便留下了優良的訓誡,您在學術之林早已建立功勛。以恭敬誠懇達到至善之境,與師友相交學識淵博豐富。兄弟如兩株玉筍般優秀,家門風范可比萬石君的嚴謹。九泉之下的您如何能復生,惆悵之情哽塞于飛云之間。
夙世:前世,亦指過去的世代。
策勛:記功,這里指取得成就。
棠棣:《詩經·小雅》有《棠棣》篇,喻兄弟親情。
玉筍:比喻優秀的子弟。
萬石君:漢代石奮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時稱“萬石君”,后喻家門恭謹。
九原:山名,春秋時晉國卿大夫墓地,后泛指墓地。作:起,復生。
此詩為挽詩,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記載。結合“挽劉宣教孝昌”的標題推測,當為劉宣教(官職名)孝昌去世后,作者為表達追思而作,旨在稱頌其生平德業,寄托哀悼之情。
全詩緊扣“挽”字,先述逝者遺訓與學術功勛,再贊其品德與家族風范,末以“九原不作”的無奈與“惆悵飛云”的哀痛收束,既全面展現逝者的人生價值,又深切傳遞追挽之意,是典型的挽詩范式。
我已無言類楚囚,羨君詩思滿歸舟。
狂耽白墮湔塵夢,獨倚黃花惜剩秋。
幾悲心期存故國,聊從物外覓真游。
空江日落愁何極,蘆荻蕭蕭亦白頭。
圖志分明傳者謬,峰名元在岳山隈。
邦人試看春巖上,豈有燕鴻到此回。
曾記綠楊庭院。
一見。
方寸結丁香。
彎彎眉黛眼長長。
閑里細思量。
曉峰高出半天橫,
環抱滄波似鏡明。
一葉孤帆山下過,
遙看紅日碧濤生。
游屐息春忙。著雨幽墀似曲塘。砌外三桐層碧引,過墻。接葉愔愔覆草堂。
搖日夕窗涼。破夢棋聲靜曲房。入夜流螢依竹見,還藏。簟展方流玉水長。
息駕江湖上,推移歲又殘。
雨添苔暈紫,霜染桕林丹。
貧嘆耕疇薄,狂依禁網寬。
游山攜一缽,到寺即開單。
王事賢勞不暇居,風流才調更誰如。公馀賴有斯文念,分得陽春到草廬。
學與孔顏為后進,官疑卓魯是前身。共知今日循良宰,定作他年社稷臣。
讀禮三年守故廬,形容衰槁鬢毛疏。聰明不及前時遠,虛負牙簽架上書。
云霄未竟忠勤志,江海空憐濩落身。便欲乘風問真宰,賜環何日起孤臣。
日晏炊煙冷屋山,典書糴米奉慈顏。
祇今童稚便安養,一飽誰知有許艱。
清涼景物出塵寰,
古寺樓臺未等閑。
偶倚畫欄來眺遠,
江云似擁美人鬟。
我愛鶴峰叟,談經薜荔陰。
澗花迎杖舄,山鳥助歌吟。
一自高賢逝,空教歲月深。
淙淙流水意,能不悵人琴。
夢想流人紫塞邊,每依雁候祝南旋。不圖真有珠還日,始信非無羝乳年。人痛嵇康罹橫夭,天哀李燮予生全。鄉音無改容顏肖,破涕應知慰九泉。
數行墨牒只身歸,嘆息家園事總非。門巷凋殘馀燕壘,親朋零落半鶉衣。難尋手澤書千卷,且拜荒阡樹十圍。野老村童爭擁看,烏頭能白世間稀。
岷峨一注濕天根,禹力疏排信有神。
水氣升騰朝日月,灘痕明滅認冬春。
蟂磯北望山如繡,牛渚東來瀉作銀。
多少帆檣爭利涉,憑君指點斗間頻。
憂來惜往復傷今,歲晚江湖慨獨深。
射虎久思隨李廣,殺人何必借曾參。
可堪更鑄九州鐵,況爾徒摸校尉金。
欲過新豐謀一醉,酒痕狼藉舊題襟。
萬里神州,當公世、三光幾歇。奉社稷、仰回天步,義聲霆烈。翠輦不移螭陛草,丹心長照龍堆月。置死生、成敗付蒼穹,孤忠切。
弓鳥恨,須臾雪。徐石輩,紛紜滅。視大名諸葛,旂常無缺。策定抗辭靈武賞,事完補灑攀車血。使非公、毋論奪門功,誰陵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