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往赴漕試意頗念之二首 其一
應為槐黃蚤著鞭
擬隨雕鶚上秋天
老懷已覺功名誤
只欲兒曹慰眼前
應為槐黃蚤著鞭
擬隨雕鶚上秋天
老懷已覺功名誤
只欲兒曹慰眼前
你們應該因秋試臨近而早作準備,打算追隨才俊在秋試中取得佳績。我這老人已覺得被功名所耽誤,只希望孩子們能在眼前讓我感到安慰。
漕試:宋代科舉考試的一種,由轉運司(漕司)主持,主要針對官員子弟及地方推薦的士人。
槐黃:指秋季科舉考試時節,因槐樹秋季開花而得名。
蚤著鞭:同“早著鞭”,早加鞭策,比喻及早努力。
雕鶚:猛禽,此處比喻科舉中第的才俊。
兒曹:孩子們。
慰眼前:在眼前帶來慰藉。
此詩約作于宋代,作者之子赴漕試之際。當時科舉是士人重要出路,作者或已歷經世事,對功名有了新的體悟,更珍視家庭溫情,故在兒子應試時,既希望其努力進取,又流露出對親情慰藉的渴望。
全詩圍繞兒子赴漕試展開,前兩句寫對兒子應試的鼓勵與期待,后兩句轉而表達自身對功名的反思,突出對親情慰藉的重視,情感真摯,層次分明。
春及瓜期夏景生,
鳴蟬漸欲替啼鶯。
蜂臣飛急沖殘絮,
蟻子行忙礙落英。
麓華聯蕾破春紅,慚愧無私造化功。誰怕滿頭椿歲月,要聽啼鳥說家風。
芳春現瑞兆年豐,
景物推詳識小童。
長路一人行陌北,
遠山千籟和林中。
蒼蒼點絮柳煙素,
片片飛花杏雨紅。
桑采正南村女秀,
香裙淡色碧飄風。
重五節,記得在金陵。綠水沒腰連夜雨,錦帆銜尾半河燈。往事思騰騰。
重五節,記得在南徐。紅板閘喧停畫鹢,翠花磁濕貯黃魚。踏浪最憐渠。
重五節,記得在揚州。歌板千群游法海,酒旗一片寫高郵。茉莉打成毬。
重五節,記得在吳門。北寺墻頭蘭葉鬢,桐橋船里墨花裙。那許不銷魂。
重五節,記得在西湖。萬馬錢塘堤上戲,六橋士女鏡中趨。髣髴射潮無。
重五節,記得在嘉興。也共朱郎湖上飲,菖蒲花底醉難勝。別后見何曾。
重五節,記得在如皋。小展簟紋融似水,楊枝低唱紫云簫。回首路迢迢。
重五節,記得在前門。廟市花盆籠蟋蟀,門攤錦袋養鵪鶉。榴火帝城春。
重五節,記得在家鄉。麝粉細調蛾子綠,虎釵新破繭兒黃。扼臂五絲長。
重五節,今歲在南陽。墻腳蝸牛行艾葉,檐牙鳩婦話榴房。絲雨濕年光。
膠膠世事久經諳,肯著紅塵換翠嵐。騏驥捕鼷非所任,干將補履豈其堪。老無成事唯多懶,少不如人何更貪。花下一杯誰伴我,清風明月便為三。
欲歸誰不遣君歸,卻恨歸來事事違。烽火未休家信少,山州良是故人稀。黃金入手還能散,白雪盈頭不肯飛。試問春愁都幾許,長江滾滾日暉暉。
人皆笑我我忘機,我愛青山直得歸。肯學班超謀肉食,更憐京兆泣牛衣。心非理義烏能悅,道勝紛華是故肥。獨坐鉤簾心語口,回頭四十五年非。
懶將長笛倚高樓,
愛玩波光狎海鷗。
西北烽塵迷鳳闕,
東南天地落漁舟。
千金不買中秋月,
一醉能消萬古愁。
分付驪龍莫沉睡,
弄珠今夜且同游。
天懷沖澹處,
夢覺無端緒。
夜深蝙蝠飛,
燈花獨自語。
象服朝儀貴,封君國壤陪。從夫乘五馬,見子躡三臺。靜樹終難止,東波遂不回。棘欒吾相慕,行道有馀哀。
上宰隆恩禮,中闈集寵光。膳蘭金鼎味,衣綵袞龍章。不見文軒駕,遄驚葆挽鏘。宸慈均愴恤,臨宴輟清觴。
闕下投書去不返
山中種豆今何如
欲問形容向來使
臞然應似楚三閭
萬里風沙一紫騮,
筆端飛出玉門秋。
祗應燕頷人騎得,
西取天山到海頭。
旅次移春色,沙暄碧草深。
游絲橫渡水,飛絮巧穿林。
物態催年序,風光攪客心。
不禁蒼鬢短,衰白忍為侵。
寂歷松湖市,
人家際水煙。
平沙皆種樹,
枯港不通船。
舊隱真堪托,
名園已盛傳。
青春花竹麗,
載酒定何年。
金蘭取友務端良,
仲損于余極久長。
蚤歲傾懷論管鮑,
晚年脩好結潘陽。
人琴忽起芝焚嘆,
簫鼓俄隨薤挽傷。
不到寢門親一慟,
臨風老淚獨浪浪。
江上重門掩夕陰
小軒燈火夜沈沈
醉來不省窗前雨
臥起還調膝上琴
春草池塘牽藻思
杏壇風韻入徽音
卯君不管吟邊興
遙放書聲出遠林
芰荷薿薿抽蘋藻
風細幽香襲懷抱
庭竹瑯然振玉音
葉落委階墉不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