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南歌子
江水粼粼碧,云山疊疊奇。
平生心事一鉤絲。便是壺中日月、更何疑。
文叔今方貴,君房素自癡。
洛陽塵土涴人衣。爭似歸來雙足、踏漣漪。
江水粼粼碧,云山疊疊奇。
平生心事一鉤絲。便是壺中日月、更何疑。
文叔今方貴,君房素自癡。
洛陽塵土涴人衣。爭似歸來雙足、踏漣漪。
江水波光粼粼,呈現出碧綠的色彩,山巒重疊,景色奇特。我這一生的心事都寄托在這一根釣絲上。在這如同仙境般的生活里,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呢。如今像漢光武帝那樣的權貴正顯貴,像樓君卿那樣的人向來就癡愚。洛陽的塵土弄臟了人的衣裳。怎比得上歸來后雙腳踏著水面的漣漪。
粼粼:形容水清澈明凈,波光閃動的樣子。
壺中日月:指道家的神仙生活,這里比喻一種閑適自在的隱居生活。
文叔:漢光武帝劉秀的字,這里借指當時的權貴。
君房:西漢樓護的字,為人圓滑,這里泛指熱衷名利的癡愚之人。
涴(wò):弄臟。
漣漪:水面細小的波紋。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詞人處于一個社會充滿名利紛爭的環境中,目睹了權貴的煊赫和一些人對名利的追逐,從而心生厭倦,向往一種寧靜、自在的隱居生活,于是創作此詞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名利的不屑。其特點是通過自然意象和對比手法來抒情表意。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反映了部分文人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情感和價值取向。
留春留不得,怯去舞衣紅。那昔河陽暮,唯驚洛浦空。丹成人奔月,金就鶴乘風。此恨何能已,盧郎百計窮。
認松釵溜碧,蘚印拋青,小掩林扉。不奈懨懨晝,奈傷春刻意,花韻都非。斷魂貼將雙蝶,肯化朵云飛。只膩粉闌千,垂楊搭上,和雨凄迷。情癡。慵攬鏡,指燕樣侔嬌,環樣論肥。未了閒愁思,倩羅裙兜起,交與封姨。數峰又還清苦,長水語兒溪。待熨盡眉痕,初三夜月同載歸。
陸地蓮開世所稀,瑤臺秋色轉芳菲。湘紋已自舒歌扇,金縷還應繡舞衣。莫向秋聲問是非,綠云紅雨正霏微??傄筛猜谷菈?,蝴蝶枝頭底又飛。
檄書星火下江城,故事由來貴奉行。鵝鴨比鄰矜守望,蝗螟歉歲貸常平。堂前彩舞同嬉戲,紙上紅陳已滿盈。把盞狂吟還自笑,一池春水不干卿。
六經厄秦火,漢儒勤考稽。司農集大成,胸次無町畦。后人訓詁學,于茲得階梯。君家富經術,世業承青藜。逮子復博洽,箋疏窮端倪。染翰為文章,筆力追昌黎。余事及詩賦,擺脫尋常蹊。鸞皇發清嘯,不作寒蛩啼。我初識子時,介紹由璜溪。龍門同御李,一見深交締。每當肄業頃,扃門發新題。儉腹無可搜,音屢誤雌霓。賴子行秘書,三篋指我迷。行隨千里足,駑馬亦駃騠。名高旁人妒,往往俱遭詆。豈無賞識者,刮目資金篦。邑志重纂修,局開鷺坊西。子首應徵聘,筆硯隨身赍。濫竽更及我,左右勞挈提。體例互參酌,嘉味調鹽醯。疵颣互抉摘,良藥進刀圭?;谖探褡骷?,燭理如然犀。謂我大事記,與子蓺文齊。泰山高且峻,肯為培塿低。既慚復以幸,黽勉事攀躋。況此十年中,佳日常招攜。挑菜莫愁榭,采菱玄武堤。飛霞及靈谷,窮探仙佛棲。觴詠樂復樂,唱和賦萚兮。他時尋爪印,歷歷皆鴻泥。陽和催淑景,雪釋冰流澌。計偕期在邇,門外車駕輗。行當與子別,一曲聽歌驪。功名亦何物,得失爭蟲雞。感子纏綿意,酒酌金玻璃。祝我赴長安,春風健馬蹄。自分骨相寒,不稱居金閨。江南夏四月,芳草碧以萋。會當返故里,暫離非久暌。游覽與著述,愿子其少徯。
曾道南宗勝北宗,天王嶺上秀高峰。臥游笑指曹溪路,寶樹花前意萬重。上方臺殿拂云齊,俯闞懸崖枕碧溪。卓錫便尋花果院,綠楊啼鳥萬山低。
祖餞勞冠蓋,三年竟此辭。江鷗浮浪遠,桐葉落風遲。幾許生平愿,無多去后思。幸當秋有穫,康阜慰心期。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應物方佐命,棲真亦歸居。貽篇訓終古,駕景還太虛??赘竾@猶龍,誰能知所如。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蛉绻趧蝤B獸,令我左右煩窺覘。平生退之南山句,為渠持騁筆力嚴。那知刻畫果辦此,造物至是無留殲。
象牙局上金星吐,香閨戲博紅鸚鵡。深院對挑棋,厭厭春晝遲。娘輸籠玉手,佯靠紗窗口。細撚柳綿兒,花冠報午時。
山帶寒流無俗聲,通樵一徑鎖清陰。幽人飽臥西風里,并午醒來黃葉深。
門對清溪水一方,森然古柏見祠堂。披肝疏草光青史,帶發頭顱見烈皇。第一清官標姓氏,在三大節定存亡。鵝湖支派椒繁衍,畢竟忠良世澤長。
晉人歌蟋蟀,孔子錄于詩。因知圣賢心,豈不惜良時。行樂不及早,朱顏忽焉衰。馳光如騕裊,一去不可追。今也不彊飲,后雖悔奚為。三年謫永陽,陷阱不知危。種樹滿幽谷,疏泉瀉清池。新陽染山木,撩亂發枯枝。無人歌青春,自釂白玉卮。今者荷寬宥,乞州從爾宜。西湖舊已聞,既見又過之。菡萏間紅綠,鴛鴦浮渺瀰。四時花與竹,樽俎動可隨。況與賢者同,薰然襲蘭芝。醁醅寒且醥,清唱婉而遲。四坐各已醉,臨觴獨何疑。昔人逢曲車,流涎尚垂頤。況此杯中趣,久得樂無涯。多憂衰病早,心在良可噫。譬若臥櫪馬,聞鼙尚鳴悲。春膏已動脈,百卉漸葳蕤。丹砂得新方,舊疾庶可治。尚可執鞭弭,周旋以忘疲。
藝成考古坐樓中,鳥跡沙邊玩不窮。周禮曲藏尊柱下,漢官章印詔司空。字原許說編重訂,文似蕭齋業并工。君自一時朱氏學,籀書今已在湖東。
多君訪我到洪州,白首還能賦壯游。自有神仙在人世,何須方外問丹丘。同胞猶幸兩人存,姊已稀年弟六旬。獻壽末由傾綠醑,空馀清夢到家頻。伉儷齊年七十馀,承歡況復子孫俱。緘詞遠寄南飛鶴,相約蓬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