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臣字
九秋光順豫,重節(jié)霽良辰。
登高識漢苑,問道侍軒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縉紳。
圣化邊陲謐,長洲鴻雁賓。
九秋光順豫,重節(jié)霽良辰。
登高識漢苑,問道侍軒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縉紳。
圣化邊陲謐,長洲鴻雁賓。
九月秋光美好,皇帝心情舒暢,重陽佳節(jié)天氣晴朗,正是良辰。登高能辨識漢代的宮苑,陪侍在皇帝身邊的大臣探討治國之道。菊花漂浮在黑黍釀造的香酒上,大臣們的帽冠上插著茱萸。皇帝的教化使邊疆安寧,長洲迎來了如賓客般的鴻雁。
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即整個秋天。
順豫:指帝王心意順遂,游樂歡暢。
重節(jié):指重陽節(jié)。
霽:晴朗。
漢苑:漢代的宮苑,這里借指唐朝宮苑。
軒臣:指陪侍皇帝的大臣。
秬鬯(jù chàng):古代用黑黍和郁金草釀造的酒,用于祭祀。
萸房:指茱萸。
縉紳:原意是插笏于帶,舊時官宦的裝束,后轉(zhuǎn)用為官宦的代稱。
圣化:皇帝的教化。
邊陲:邊疆。
謐:安寧。
長洲:水中的長形陸地。
應(yīng)制詩是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詩。這首詩是詩人在重陽節(jié)陪皇帝臨渭亭登高時,奉皇帝之命而作。當時唐朝政治穩(wěn)定,社會繁榮,皇帝在節(jié)日出游登高,與大臣們一同游樂,詩人借此詩歌頌皇帝和國家的太平。
這首詩是典型的應(yīng)制詩,主旨在于歌頌皇帝和國家。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意境祥和。在文學史上,應(yīng)制詩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政治氛圍,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十年以長敢肩隨,海內(nèi)如君識面遲。孫楚在鄉(xiāng)交口詆,揚雄后世有人知。
親操總賴閨中婦,夙慧頻誇膝下兒。多少名山俯江外,待藏述作更無辭。
不關(guān)別酒醉先沈,都為將衰淚漬襟。獨自成家編述學,無多同調(diào)感知音。
歲殘久識風霜味,游倦頻生愧悔心。分手余猶嘆孤陋,青鐙尚欲補光陰。
虛館從無剝啄聲,款門君喜訂新盟。襟期落落談經(jīng)史,聚散茫茫念友生。
回首風塵凋短鬢,脫身溝壑事躬耕。天寒動我歸與興,對酒當歌此日情。
王子才超絕,新詩迥出群。 名山存盛業(yè),異域總同文。 至性根忠孝,陳編拓見聞。 交南天萬里,翹首揖清芬。
荷葉何田田,綠房披甫甫。 的的不成雙,心心各含苦。
渚蒲淅淅風猶急,岸柳纖纖雨尚余。 棲鷺宿鷗渾去盡,泝溪還有兩三魚。
笙簫婉孌落人間,目極靈芝宮不還。 猶喜遺音吾獨識,且教明月住空山。
龍泉出匣鬼神驚,獵獵霜風送客程。 白發(fā)垂堂千里別,丹心報國一身輕。 劃開云路沖牛斗,挽落天河洗甲兵。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guān)莫作斷腸聲。
小儒各標榜,百偽無一真。 圣人雖復(fù)起,難使醨酒醇。 竺乾天人師,日月萬古新。 法像自東漢,翻譯盛西秦。 晶晶第二月,擾擾虛空塵。 當時廣長舌,論說亦已勤。 眾生日蚩蚩,苦樂從冤親。 彼海亦有岸,何人獨知津。 從來解義趣,涕泣常沾巾。 醉中逃禪客,恐非三乘人。
蒹葭白露早紛紛,上下參差意象分。朔漠南來應(yīng)累譯,衡陽北望盡同文。
方思坐臥觀三日,又見紆回作五云。一一總成龍鳳質(zhì),可教容易換鵝群。
人似已圓孤月。心似丁香百結(jié)。不見謫仙人,孤負梅花時節(jié)。愁絕。愁絕。江上落英如雪。
一水盈盈牛與女。目送經(jīng)年,脈脈無由語。后夜鵲橋知暗度。持杯乞與開愁緒。 君似庾郎愁幾許。萬斛愁生,更作征人去。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間豈有無愁處。
一旅南巡瘴海邊,孤洲叢樾系樓船。 從容卷土天難定,急難防胡地屢遷。 丹鳳未傳行在所,黃龍?zhí)撜赘脑辍?當時血戰(zhàn)潮痕在,常使英雄涕泫然。
欲向匡廬臥白云,宮亭水色盡氤氳。 千山日射蛟龍窟,萬里霜寒雁鶩群。 浪擁帆檣天際亂,星臨吳楚鏡中分。 東南歲晚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聞。
雄謀竟不決,寶玉終不愛。倏爾霜刃揮,颯然春冰碎。 飛光動旗幟,散響驚環(huán)珮。霜灑繡障前,星流錦筵內(nèi)。 圖王業(yè)已失,為虜言空悔。獨有青史中,英風觀千載。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