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春仲將赴長沙省親繞道至吉安閱府試卷感賦二律 其二
可笑萍蹤不自由,半途鴻雪又勾留。
關心樽酒懷前度,滿眼云山感舊游。
差喜三湘原接壤,不妨兩月暫停舟。
此邦文物從頭數,六一休風尚在不?
可笑萍蹤不自由,半途鴻雪又勾留。
關心樽酒懷前度,滿眼云山感舊游。
差喜三湘原接壤,不妨兩月暫停舟。
此邦文物從頭數,六一休風尚在不?
可笑我如浮萍般行蹤身不由己,中途又像鴻爪留雪般在此停留。心中記掛著從前共飲的酒,眼前的云山勾起舊日游歷的感慨。還算欣慰三湘本就接壤,不妨在此暫停舟船兩月。這地方的文化底蘊逐一數來,歐陽修(六一居士)的儒雅風尚如今還在嗎?
萍蹤: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行蹤,比喻無定的生活。
鴻雪:即“鴻爪雪泥”,出自蘇軾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比喻中途停留的痕跡。
前度:以前,舊日。
三湘:湖南的代稱,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區。
此邦:指吉安。
六一: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吉安)人。
休風:美好的風氣、教化。
戊辰年仲春,作者原擬赴長沙省親,途中繞道吉安批閱府試試卷,因故在此停留。詩中既寫行程被耽擱的無奈,也因三湘接壤稍感安慰,并由此引發對吉安文化傳統的追憶。
此詩記錄繞道吉安的停留經歷,通過行蹤感慨、舊游回憶與文化關切,展現文人旅途中的復雜心境,既有漂泊之嘆,亦含文化情懷,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
薊門霜葉馬初肥,蜀錦輕裝七寶圍。日暮金丸彈不盡,紅塵一騎趁鷹歸。
樓上有人吟罷,金色梧桐低亞。何以報秋晴,幾幅峰巒初掛。多畫,多畫,佳境漸來筆下。
漢室雖然和冒頓,賈生終愿系單于。
殿閣人稀樹草荒,舊游空記五云鄉。劫前天地興亡夢,借問山靈是幾場。
著履飛揚甚,維舟信宿淹。山寒花黯黯,湖白雨纖纖。沾濕春光度,羈棲客思添。天應芳賞妒,人豈勝游兼。去住慚鷗樂,陰晴付鳥占。愁來衣帶緩,歡動酒杯嚴。信使遙能待,吟情晚不嫌。何當出紅日,香雪亂青簾。
窮到骨邊都不憂,嗟來之食莫希求。潑天富貴若無敵,入地掩埋同一丘。從蹠何須夸出息,避堯未必不風流。深山冷澗至清水,容與凡魚自在游。
遙觀一郡色,盡得二江聲。
云根斷裂翠崚嶒,匕箸都忘世已驚。玉女今為搗衣石,晉人猶覓少微星。松高琥珀無苗出,蟾老丹書滿腹生。卻憶天臺狂道士,石中衣祴竟通靈。
初相見,意思濃,兩下愛衾枕和同。銷金帳春色溶溶,云雨期真疊疊重重。誰知道,天不容,兩三年間拋鸞拆鳳。苦多情朝思夜夢,害相思沉沉病重。爾在東,我在西,陽臺夢隔斷山溪。孤雁唳夜半月凄凄,再相逢此生莫期。
夜久燈花落酒缸,綵箋題句更催觴。今宵獨臥西窗月,惟有梅花入夢香。
夜雨添新漲,傍舟與岸齊。漫灘浮亂石,疊嶂夾危溪。夷險心無累,行藏道豈迷。故園覺清曠,更好結幽棲。
為民那肯為身謀,歲月蹉跎志士羞。砌下有蛩還促織,眼前何草解忘憂。湖光收入千軍筆,世事催成兩鬢秋。但愿豐年同一飽,巴歈正不減齊謳。
秋意殊蕭索,詞源懶重尋。一庭花影故深深。扶頭默默夢魂,一路過湘陰。昨夜欃槍見,今朝霧雨沈。流離去住總無心。歸也多煩,歸也少知音。歸也故園零落,愁聽變鳴禽。
南安郡里寄書來,又復榴花五度開。陶令解官空白發,山翁當道正青才。絳紗弟子傳三禮,粉署賓寮共一杯。老我有懷何日會,月明空望鳳凰臺。
綵衣遙向鄭州城,書劍還為故國行。官邸冬溫先季子,京闈秋試待諸生。匆匆立馬辭鄉丈,草草傳觴愧館甥。但喜家聲常不墜,一門難弟又難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