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湖南張倉解官還建昌九首 其四
湘俗湘人自戚休,
親民誰復念承流。
公歸若也嫌名跡,
論奏何由達冕旒。
湘俗湘人自戚休,
親民誰復念承流。
公歸若也嫌名跡,
論奏何由達冕旒。
湖南的風俗與百姓的憂喜本應(yīng)緊密相連,可如今哪還有官員真正念及要繼承推行善政、親近民眾?您若歸鄉(xiāng)后嫌棄官場痕跡,那為民請命的奏議又如何能上達天聽?
戚休:憂喜,泛指生活狀態(tài)。
承流:繼承推行上級的政策,此處指官員應(yīng)承擔的治理責任。
名跡:指官職的痕跡,代指官場經(jīng)歷。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禮冠,代指皇帝。
此詩為送湖南張倉(倉曹官員)卸任歸建昌而作。張倉在任時或關(guān)注民生、積極奏議,詩人借其離任之機,既表達不舍,更憂慮其離開后地方治理中‘親民’傳統(tǒng)的延續(xù),以及民間聲音能否上達朝廷。
全詩圍繞張倉解官歸鄉(xiāng)展開,前兩句批評官場漠視民生的現(xiàn)狀,后兩句以假設(shè)句式表達對其‘名跡’(治理成果)被忽視的擔憂,主旨在于強調(diào)官員‘親民承流’的責任及政通言路的重要性,體現(xiàn)詩人對地方治理的深切關(guān)懷。
門敲石鼓叩神靈,洞府巉巖杳靄深。
直欲九淵驚睡玉,須憑一炷??香沉。
幾年曾救桑林旱,今日還書魯史霖。
妙句不妨留大滌,要知棲鳳也來吟。
未雪為梁正御冬,主緣賸喜得支公。
如膺下手知誰會,與洧褰裳涉不同。
列屋饑貧幾似鶴,高軒來往謾如虹。
成裘豈有毛堪聚,不待青銅助半通。
出語無多動造微,公于學問似生知。
客游槐府珍遺帖,世誦樗翁序近詩。
握手最先門下士,傷心誰勒墓前碑。
匆匆四十年間夢,憶到廬江下榻時。
朝別簡寂觀,夜行石徑谿。
谿光照厓綠,月色正相宜。
石上三道士,頎然好豐姿。
手弄金光草,或把珊瑚枝。
馮風招素手,賜我一玉卮。
嘆我事遠游,蕭颯朱顏衰。
長林孤月落,羽蓋何葳蕤。
童童乘之去,棄我忽若遺。
明發(fā)闃無覩,但有青鼯嗁。
早氣如春夜即冬,操存要有主人公。
斯翁枉向塵埃老,好我遙知臭味同。
案上兩圖圓似月,毫端萬丈吐如虹。
渠儂落處應(yīng)誰會,未羨他家那一通。
諸賢名并端平見,一老音存正始遺。
改紀重來時領(lǐng)袖,持荷獨立右尊彝。
心忘世易身難乞,家著書多人少知。
省闥才辭留史館,可憐便入八哀詩。
視夜幾回興,濃云潑未停。無端常苦雨,作好果何星。
有爛參之左,于嗟月又經(jīng)。何心長霡霂,拜手問蒼冥。
咨暑能無怨,呼天孰與聽。或云旗伐動,陰曀為兵刑。
客有東南別,憑高正憶家。
青春江上草,湖日岸頭沙。
去鳥無邊盡,歸帆幾處斜。
音徽不可問,惆悵結(jié)瑤華。
盡職隨高下,吾無問孰何。
留看烹玉雪,入對麗金波。
任大鹽中舉,官卑柳下和。
當涂須刮目,父執(zhí)故人多。
肅肅存吾敬,冥冥若有期。
人皆欣雨若,心為有天知。
悃切憂民志,勤拳在廟時。
片云催許急,三祝果伊誰。
方寸來何易,吁嗟禮亦宜。
虛中求造化,事應(yīng)不須唯。
翁為髯相小尤稀,此卷于今信絕奇。
墨暈淺深行筆意,紅光上下吐珠時。
名高擅世無他手,語硬盤空況此詩。
散發(fā)不知何處去,想應(yīng)龍尾學騎箕。
二紀中年廢,清時晚歲收。
如斯封馬鬣,謾爾跨鼇頭。
雅度人何忤,虛名世浪仇。
論交思少日,文會飲榕樓。
天仗祁連外,窮荒鳥雀呼。
登臺真帝子,絕幕遁單于。
百級云中見,千官帳下趨。
穹廬垂曠野,警蹕近清都。
漢地今無虜,秦城枉避胡。
呼韓天日謁,卻入渭橋圖。
胸涵萬卷筆如虹,四海應(yīng)無兩所翁。
身老肯疑詢有鬼,眼高不許憲交公。
祇緣命薄非才薄,信是文窮與學窮。
班路重來終一簿,予麾亦不到莆中。
問疾維摩本不任,招延多謝屢揮金。
伏波床下容松拜,康節(jié)窩中為客吟。
新語粲花空把翫,舊游煨芋阻追尋。
老慙筋力難為禮,南北相望只嗣音。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