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己亥五月初七夜,壽平招同古微、遜庵觀名伶桂鳳演《宛城》一劇,賦此賞之
羅衿麝襲。更海樣華燈,良宵初七。箏柱十三金雁,寶鬟盈尺。南風五月清無價,況紅樨、暗吹香息。晚花猶俊,秋娘未老,靚妝明逸。
正蕩婦、高樓倚笛。便迎歸甲帳,鎖春嚴密。一霎金戈鐵馬,翠鈿狼籍。山眉水眼盈盈處,淚燕支、秀靨紅濕。淺顰深笑,消魂無限,為伊傾國。
羅衿麝襲。更海樣華燈,良宵初七。箏柱十三金雁,寶鬟盈尺。南風五月清無價,況紅樨、暗吹香息。晚花猶俊,秋娘未老,靚妝明逸。
正蕩婦、高樓倚笛。便迎歸甲帳,鎖春嚴密。一霎金戈鐵馬,翠鈿狼籍。山眉水眼盈盈處,淚燕支、秀靨紅濕。淺顰深笑,消魂無限,為伊傾國。
絲綢衣襟上麝香輕襲,更有那如海洋般璀璨的華燈,映照五月初七的美好夜晚。古箏十三弦的金雁弦柱輕顫,女子高挽的發鬟足有尺余。五月南風清爽無價,更何況紅桂花暗送香氣。晚開的花朵依然嬌艷,歌女未老,妝容明麗動人。劇中正演蕩婦在高樓上倚笛吹奏,隨后被迎入華美的帳幕,春色被嚴密鎖藏。轉眼間金戈鐵馬的戰亂驟起,女子的翠鈿首飾散亂一地。她如山眉水眼般的盈盈雙目,淚水沾濕了胭脂,美麗的酒窩泛起紅潮。淺顰深笑之間,無限消魂,因她而傾倒眾生。
羅衿:絲綢制成的衣襟。
麝襲:麝香的香氣侵襲。
箏柱十三金雁:古箏有十三根弦,弦柱以金飾成雁形。
寶鬟盈尺:女子發鬟高挽,長度約一尺。
紅樨:即紅桂花。
靚妝明逸:妝飾美麗,光彩照人。
甲帳:華美的帳幕,此處指劇中華麗的場景。
翠鈿狼籍:女子頭上的翡翠首飾散亂。
燕支:同“胭脂”,女子化妝用的紅色顏料。
秀靨:美麗的酒窩。
傾國:形容女子極美,能令人為之傾倒。
此詞創作于己亥年五月初七夜,作者應友人壽平之邀,與古微、遜庵共同觀看名伶桂鳳表演《宛城》一劇后,即興填詞以贊賞其精彩演出。當時或為文人雅集,觀劇后以詞詠懷。
全詞聚焦觀劇體驗,通過環境、妝飾、劇情與人物細節的細致描繪,突出桂鳳表演的精湛與動人。語言華麗而不失細膩,情感真摯,是清代文人觀劇題詠的典型之作。
人間慣反復,世事總迷離。壯志從何說,多情只自欺。興來猶笑罵,老去黯傷悲。面目終難改,畫眉不入時。
共惟南郡族,來配謫仙家。錫土縻天寵,翻經雨佛花。光華他日喜,牢落暮年嗟。馀慶知難泯,庭蘭已茁芽。王父依諸舅,夫人實外家。往時拜顏色,仰德重咨嗟。世事如流水,仙游只暮霞。可堪衰紼涕,風雨白楊斜。
白骨不覆。疫癘流行。市朝易人。千載墓平。行行復行行。白日薄西山。
刻絲褲褶雕碎瓊,勒金叱撥行地龍。青春挾彈東城東,翻身一發墮兩鴻。篾痕亂黠障泥紅,啞啞血口噴腥風。六街一顧千人空,意氣誰論貫月虹。道傍半語隱喉中,似聞慎莫犯乃翁。
蕉紅梅白映庭隅,莫惜風前酒百壺。得姓共為媯水后,舊家同是羽林孤。江山異代成今昔,牛斗分星帶越吳。勿以二毛相顧笑,晚收猶可望桑榆。
渡頭風雨晚生寒,蓑笠漁翁坐釣船。為問篷中有魚否,一雙新鱖出籠鮮。
恪慎明德,肅恭神人。迓天明威,勤咨老臣。禮樂陶镕,民俗丕變。唐虞太和,千載復見。
浪跡滯黃州,壯心成白首。君逢袁老尼,肯語廣陵否。
朱闌翠箔渺前身,梨影梅魂認未真。涼雨過時香亦洗,孤清難買水仙鄰。
康陵禫日宿神郊,奏格無聲藉白茅。七廟精靈昭鞏洛,二儀風雨積函淆。明樓燈火鹓鸞集,隧道松杉翡翠巢。羽獵長楊今涕淚,寸心遙與白云交。
只今惟有大司成,歲晚能全故舊情。猶怪書來無警戒,索居多過賴誰更。
種樹莫種楊白花,飛風沾雨滿人家。蒼楸百尺垂崖石,可是閑堂少物華。
去歲迎春樓上月,正是西窗,夜涼時節。玉人貪睡墜釵云,粉消妝薄見天真。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一夢經年瘦。今宵簾幕飏花陰,空馀枕淚獨傷心。
碧玉山圍十里湖。水云天共遠,戲雙鳧。河陽花縣錦屏鋪。人不老,長日在蓬壺。一笑且踟躕。會騎箕尾去,上云衢。十分深注碧琳腴。休惜醉,醉后有人扶。
雙雁南飛卻欲回,朔風吹過望鄉臺。淺予道力憐兒女,深爾江云任去來。嶺路辛勤逢月暗,離顏整頓為親開。撐持已見衰無力,早晚相尋認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