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嘗早稻晚禾得雨亦驟長出城按行阡陌歷諸寺而還成七言二章 其二
稻壟楓林錦纈文,
秋郊樂事壓芳春。
為山谷訪竹尊者,
介衛公尋石丈人。
午暑緩觴休北寺,
夕曛趣駕度東津。
勝游偶際文書暇,
一笑溪山面目親。
稻壟楓林錦纈文,
秋郊樂事壓芳春。
為山谷訪竹尊者,
介衛公尋石丈人。
午暑緩觴休北寺,
夕曛趣駕度東津。
勝游偶際文書暇,
一笑溪山面目親。
稻壟與楓林交織如錦繡花紋,秋日郊野的樂事勝過春天的芳景。我像山谷道人尋訪竹中尊者,似衛公般探尋石中丈人。午間暑氣漸緩在北寺小酌,傍晚夕陽催促驅車過東津。恰逢公務閑暇得以快意游覽,溪山在笑意中更顯親切動人。
錦纈(xié)文:錦繡般的花紋,纈指有花紋的絲織品。
壓芳春:勝過春天的美好景象,壓意為超過、勝過。
竹尊者:竹的雅稱,或指與竹相關的典故,此處指山林中的修竹。
石丈人:石的別稱,典出米芾拜石,稱石為“丈”,此處指奇崛的山石。
緩觴(shāng):慢慢飲酒,觴為酒杯。
夕曛(xūn):傍晚的陽光。
趣駕:催促駕車,趣同“促”。
勝游:快意的游覽。
際:恰逢、遇到。
此詩創作于作者巡視農事之際。早稻已收,晚禾因雨長勢旺盛,作者出城巡查田間,途經諸寺,公務之余得享自然之趣,遂作此詩記錄秋日郊行的愉悅。
詩以“樂事壓芳春”總領,描繪秋日郊野勝景與巡視樂事,展現作者對農事的關注與自然的熱愛,語言明快,意境閑適,是宋代文人田園詩的典型之作。
黑白未分時,其中一著奇。已空生死見,寧墮戰爭危。持重機常速,爭先計或遲。捐微存大勇,勍敵盡吾歸。
妙玄易解,心意難善。窮究如何長便。牢捉牢擒,爭奈馬猿跳健。十二時中返倒,斗唆人、生情起念。當發愿,便至死來來,與他征戰。饒你十分顛傻,卻怎禁,堅志專專鍛煉。達悟知空,自是內觀不見。才方生育天地,藥爐中、日月運轉。常清靜,圣功生,神明出現。
小劫輕塵夢已殘,冰綃猶染淚斑斑。魂隨逝水銷磨盡,心似沈灰宛轉寒。愁渺渺,歲漫漫,懶從青鏡問朱顏。南華讀罷添香坐,消得蕓帷半日閒。
旌旆簇雕鞍,花袍紫鳳團。路人潛側目,敢謂沐猴冠。
廣寒深處有仙家,跨出秋空白玉蟆。顥氣挾寒成露顆,輕風拂曙結霜華。冰盤出海無纖翳,寶鑒當空絕點瑕。擬向清虛瞻兔魄,不堪老眼欲生花。銀漢昭回勢欲流,瑤臺露下冷光浮。輕風捲雨作佳夕,皓彩射空生素秋。老子據床多逸興,孀娥依桂不生愁。此宵常被陰霾誤,來歲高堂得賞不。
高誼如君迥不鄰,晚于夷險見情真。當臺持簡久無與,滿閣著書還幾人。共引江湖懷往日,獨分花鳥向青春。更嗟堯舜方圖理,卻使山中有逸民。
西來真祖意,祗在見聞中。寒雁一聲過,疏林幾葉空。心閑憐水石,身老怯霜風。為報參玄者,山山月色同。
秋水清練練,秋色在嘉樹。登高騁遠望,臨別抒情素。朝發梁楚郊,暮歷燕代路。思君無冬春,使我煩夙夜。幸辭案牘勞,上直云霄顧。藉之黃金閨,寘之白玉署。
扁舟浮泗來,夜宿須句國。眼明忽見玉芙蓉,插天亭亭千丈碧。舟人為我言,此乃七十二君之泰山。天風吹落黃峴露,冰花亂灑龜蒙間。七十二君今何在,寶符朝朝吐光彩。千年老鶴巢云松,夜看白日涌東海。東海青童仙,踞龜啖蟹螯。笑秦亭上攀蟠桃,笑彼鞭石駕長橋。天帝之孫奠天極,鮑魚狂魄腥山色。我有東封書,中含萬古情。欲奏天子甘泉殿,手刻玉檢黃金繩。寄聲為報牽狗老,先向石壇種瑤草。
曉色開層閣,春天凈翠屏。檻憑千樹綠,門挹四山青。遠寺分林見,流泉夾路聽。禪房人不到,花竹晝冥冥。
冰姿元不染纖塵,彷佛羅浮夢里人。憶淂江南殘雪后,一枝常占上林春。
把酒思閑事,春嬌何處多。試鞍新白馬,弄鏡小青娥。掌上初教舞,花頭欲按歌。憑君勸一醉,勸了又如何。
幽篁坐終日,引吭自高歌。歌罷復長嘆,偃蹇理則那。晞發人已往,空香滿陽阿。小立潭影翠,薰風起微波。
何處窺剛德,應于眾聒時。初心原不惡,底事為人移。
杖屨陟崇邱,絲綸釣淺洲。沖煙游野寺,玩月上溪樓。屢訪云林鶴,閑盟沙路鷗。漁歌音調美,聲撼半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