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隨機無盡頌 其四 正信希有分第六
取相便成非,
窮子不曾歸。
寧自拋家業,
甘受野狐欺。
取相便成非,
窮子不曾歸。
寧自拋家業,
甘受野狐欺。
執著于外在表象便偏離了真理,如同《法華經》中流浪的窮子始終未歸家園。寧愿自己舍棄本有的佛性家業,卻甘愿被錯誤的邪說所欺騙。
取相:佛教術語,指執著于事物的外在形相,《金剛經》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窮子:出自《法華經·譬喻品》,比喻未覺悟的眾生,因迷惑而不知自身本具佛性,如流浪的窮子不識父家財富。
家業:此處借指眾生本自具足的清凈佛性,如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野狐:禪宗用語,代指錯誤的見解或邪說,典出'野狐禪',指偏離正法的修行方式。
此作為宋代禪宗僧人釋印肅《金剛隨機無盡頌》組詩之一,旨在闡釋《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的核心思想。當時禪宗興盛,強調破除執著、明心見性,作者通過通俗偈頌形式,引導修行者不被外相所惑,明信自心本具佛性。
本詩以《金剛經》破相離執的思想為核心,借'窮子未歸''自棄家業'等比喻,批判眾生因執著外相而迷失本真的現象,勸誡應破除我執、法執,回歸清凈本心,體現了禪宗'直指人心'的教化特色,是佛教文學中闡釋經典義理的通俗佳作。
幽館萬竹中,秋聲助吟嘯。來此欲忘歸,深林漏斜照。
江秋北風多,歸帆未應駛。天寒雁南向,家書空滿紙。契闊幸安平,婚嫁須纓珥。交游何為者,空復念君至。
漂母哀而生,呂后誣以死。英雄自有命,何關兩女子。
一片石,寒山頂。余者誰,比蛙黽。蛙聲蚓聲猶可識,邢家魏家工作賊。
杜鵑零落柳藏雅,僧有余閑轉《法華》。山下人家春事了,掃門迎接贛州花。閑看蜂王放早衙,晚尋酒伴上浮槎。墻東有個詩人老,短簿先生是一家。
日望江南路,秋風吹苧衣。錢唐君欲渡,應與雁同飛。
君恩未報身何有,且寄扁舟夢想中。唐蒙諭巴蜀,通道至邛僰。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巖壁。劍外吾能說,山川大抵同。君行在巴徼,民俗半夷風。火田租賦薄,鹽井歲時豐。地里輿星直,江流漢水通。
十月今朝又初一,叢林正值開爐日。打齋賣飯也尋常,殘杯冷炙誰能吃。天無門,地無壁。葫蘆棚上種冬瓜,兩手扶犁水過膝。跳金圈,吞栗棘,氈拍板對無孔笛。屈屈,獨腳山魈解雙踢。去年冬里無炭燒,今年定是無火炙。饑時饑到眼睛黃,窮時窮至赤骨力。
花饒午韻鳥聲碎,柳曳晴絲蝶路迷。獨倚闌干春影里,一簾紅透夕陽西。
出關數百里,渡河日八九。小者不知名,大者此其右。發源自東北,汨汨西南走。清流可濯纓,濁或泥數斗。蕩溢起波濤,觸石聲如吼。汎濫過平沙,汪洋十馀畝。聞道枸柳河,水堅八月后。今年天亦寒,所遇何獨否。獨木一扁舟,三人亦可受。篙使橫索錢,安能落吾手。淺瀨褰裳衣,呀坑沒馬首。登岸乃獨悲,魚鱉幾為友。
午漏遲遲。綠窗人倦春將過。留春無那。看滿庭花墮。新綠簾櫳,長日薰香坐。微風簸。燕子營巢,闌角香泥涴。
藤竹蕭森石徑斜,結鄰三五盡田家。游人去后黃蜂靜,付與村童掃落花。
欲識新長老,便是袁中夫。依然舊面孔,只少幾莖須。染藍為壞色,裁巾作僧帽。我狂正未醒,汝魔初然覺。豪性與顛毛,一斬一齊落。獨有愛山心,不受銅刀削。袖中五色豪,落紙文光燁。夢里莫還人,且留注貝葉。選佛場大開,這回應得俊。寶華最高處,歷歷題姓名。神清骨亦癯,雅稱手中錫。一笑入千山,藏身沒蹤跡。
曉池雙白鳥,飛去復飛回。一片浮萍合,輕橈撥不開。
節物無端五月前,喧聲徹夜擾幽眠。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挾溪魚欲上天。深洞三時寒地氣,斷山十里接人煙。清閑不復營余事,靜把《元經》曉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