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隨機無盡頌 其七 嘆仰流通
曲終人不見
惟日面月面
盡是龜毛布
漫卻琉璃殿
曲終人不見
惟日面月面
盡是龜毛布
漫卻琉璃殿
樂曲終了,人已不見,只剩下如日如月般的法相。這一切全是虛幻的龜毛織就的布,白白覆蓋了那琉璃寶殿。
曲終人不見:化用唐代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句,此處借指佛法宣講結束,法相難以留存。
日面月面:佛教術語,指佛的兩種莊嚴相,日面如日輪圓滿,月面如滿月清凈,喻佛法的不同顯現。
龜毛布:龜無實際毛發,故“龜毛布”比喻虛幻不實之物,佛教常用“龜毛兔角”喻虛妄。
漫卻:漫,覆蓋、遍布;卻,語助詞。指覆蓋、鋪滿。
琉璃殿:比喻清凈莊嚴的佛國或法身境界,象征佛法的真實本質。
《金剛隨機無盡頌》為宋代臨濟宗僧人釋印肅闡釋《金剛經》的頌作,此首對應“流通分”。釋印肅以詩偈通俗講解《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核心義理,作于其弘法期間,旨在助信眾理解佛法空性。
詩中以日常場景與佛教意象結合,破除外相執著,強調真如法性不可住相。‘龜毛布’喻外相虛幻,‘琉璃殿’喻法性本凈,點明《金剛經》‘應無所住’要旨,語言簡潔,機鋒鮮明,是禪宗頌經的典型之作。
畫史先盤礴,一擇敵化工。萬事未當前,胡不虛其中。
萬里沉沉水拍天,詩人猶記夜鳴舷。醉來直上金山寺,酌取中?第一泉。
山蹊黃葉從過滿,石案蒼苔不用除。壇上古松巖畔竹,切須留伴老僧居。
摩頭崮,峰以響云鳴。昂首霄空裁咫尺,蕩胸云氣自縱橫。石作馬槽形。
華誕忻逢甲子周,憲臺賀客總儒流。霞觴滿勸麻姑酒,壽算頻添海屋籌。春暖綺筵和氣靄,夜深南極瑞光浮。自慚淺薄將何祝,簪笏年年侍冕旒。
昔年在俗,常用心機。挑生剜死為誰。歡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癡。恰如飛蛾投火,身焦爛、猶自迷迷。爭些個,被兒孫妻妾,送了頭皮。因遇風仙開悟,回光照,怨親不可相隨。盡是狼蟲虎豹,蛇蝎狐貍。把似養他毒物。又何如、物外修持。功行滿,跨云歸,侍奉吾師。
花石岡前麋鹿過,中原秋色動關河。欲詢故國傷心事,忍聽前朝皓齒歌。蔓草有風嘶石馬,荊榛無月泣銅駝。人間富貴皆如夢,不獨興亡感慨多。
眾芳會處得春多,草色隨人氣亦和。聞道吾宗好兄弟,棣花香里細吟哦。
月色波光共一溪,水天上下漾玻璃。孤舟蓑笠清如許,何必山陰訪戴逵。
木落空江淡夕霏,疏篷一葉并漁磯。秋風幾許莼鱸興,亦欲臨流喚渡歸。
貓頭竹葉細檀欒,新筍如椽日滿盤。寄語兒童莫多取,來春從上萬馀竿。
白楊長映孤山碧。碧山孤映長楊白。春暮別傷人。人傷別暮春。雁歸迷塞遠。遠塞迷歸雁。樓倚獨深愁。愁深獨倚樓。
風掀柳浪不藏鶯,瀲滟湖波與岸平。白纻歌中歸緩緩,無端老淚為誰傾?
玉成三面堅如鐵,穿井無泉援兵絕。去年此際萬人登,已是如今髑髏骨。刃飛丁壯屠嬰孩,婦女分配囊貲財。浪傳古昔險堪恃,曠劫竟墮昆明灰。我來似涉羊腸坂,道遇遺黎拭愁眼。故人何處覓游魂,云樹鴉啼寒日晚。
前殿臨朝罷,長陵合葬歸。山川不可望,文物盡成非。陰月霾中道,軒星落太微。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