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峰宿上封寺 其二
芒屩桃筇踏紫岑,蔚藍天外快幽尋。
煙霄逼近星臨大,海色微茫日出深。
下界俯看惟一氣,浮名回首澹無心。
神仙總謂非靈骨,巖穴真看敞素襟。
芒屩桃筇踏紫岑,蔚藍天外快幽尋。
煙霄逼近星臨大,海色微茫日出深。
下界俯看惟一氣,浮名回首澹無心。
神仙總謂非靈骨,巖穴真看敞素襟。
穿著草鞋,拄著桃竹杖,登上紫色的祝融峰;在蔚藍天外,暢快地探尋幽境。接近云霄,星辰顯得格外大而近;云海朦朧,日出的地方顯得深遠。俯視山下,只見一片混沌之氣;回首虛浮的名聲,內心淡泊無念。都說成神仙需要靈異資質,我并非如此;面對山巖洞穴,真正敞開了素樸的胸懷。
芒屩(juē):草鞋。
桃筇(qióng):桃竹做的手杖,筇為竹名。
紫岑:指祝融峰,因其山色紫且高峻得名。
煙霄:云霄,高空。
海色:此處指山間云海,形容其廣闊如大海。
下界:指山下人間。
浮名:虛浮的名聲。
靈骨:傳說中神仙的靈異資質。
素襟:素樸、坦誠的胸懷。
祝融峰為南岳衡山主峰,上封寺為衡山古剎。詩人登山留宿,或為游覽抒懷。創作時可能處于閑適狀態,借登山之景表達對自然的向往與超脫世俗的心境。
此詩通過登山過程的描寫,由景及情,既展現了祝融峰的高峻幽美,又抒發了淡泊浮名、返璞歸真的情懷,語言質樸,意境開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湖上春來郎未歸,青青楊柳想郎衣。郎今走馬章臺路,切莫顛狂作絮飛。
坦溪渺渺兮配流慶之深長,園林帶宅兮風月無疆。鷗鷺受盟兮舉清觴,胡不百年兮長徜徉。澡身更服兮恪氣安詳,遺頌灑然兮墨耿光。
數椽茅舍清江曲,六月炎天困郁蒸。賴有青山圍故宅,歸來赤腳蹋層冰。石泉松籟為琴筑,野蔌山肴薦豆豋。明日回頭望丘壑,芙蓉半出白云層。
西山逃難日如年,草動風聲止又遷。惴惴側行崖際石,回回屢涉谷中泉。縱橫蔓刺膚流血,憔悴妻孥命在天。疲極和衣相枕藉,夜寒輾轉不成眠。
竟日常如此,行行路轉欹。身藏天半影,轂向霧中移。線道縈江曲,珠泉映蓋澌。靜心隨險處,王事肯委遲。
西昌主簿如禪僧,日餐秋菊嚼春冰。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無唯有竹。俸錢三月不曾支,竹陰過午未晨炊。大兒叫怒小兒啼,乃翁對竹方哦詩。詩人與竹一樣瘦,詩句與竹一樣秀。故山蒼玉搖綠云,月梢風葉最關身。勸渠未要思舊隱,且與西昌作好春。
風瀟瀟,易水波,高冠送客白峨峨。馬嘶燕都夜生角,壯士悲歌刀拔削。百金買匕尺八铦,函中目光射匕尖。先生老悖不足與,灰面小兒年十三。事大謬,無必取,先機一發中銅柱。后客不來知奈何,狗屠之交誰比數。太傅言議謀中奇,奇謀拙速寧工遲。可憐矐目舊時客,擊筑又死高漸離。鎬池君,璧在水,龍腥忽逐魚風起。滄海君猶祖遺筴,孰與千金買方士。烏乎荊卿荊卿雖俠才,俠節之死心無猜。君不見文籍先生賣君者,桐宮一泄曹作馬。
西掖延秋爽,高樓倚太清。玉繩當坐轉,銀漢近人明。上相思經濟,諸公任老成。不知前席夜,曾語及蒼生。
鋤田當日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千群椎髻競來王,聲教南流盡越裳。但使文犀通貢獻,不將銅柱隔封疆。
乍見飛鴻海上來,鳴聲嘎嘎落江隈。詩傳摩詰懷僧璿,字寄長源憶懶煨。年老知交如手足,歲寒佳友似松梅。焚香打坐過晨夕,何日春申買棹回。
長恨風間如寄身,無言對坐更愁人。幽蘭不識秋光淡,一片蔥蘢出俗塵。
誰旋北極轉南訛,暗葉初萌悄欲歌。接夜春霖還語我,但憑燈影見微波。
昔人仙去大蘭山,臺殿空遺石壁間。崖瀑四時飛白云,溪云長日護玄關。青欞露冷從猿采,仙未風生看虎還。昨夜洞前新雨過,主人留客聽潺湲。
電影霜蹄八駿材,鹽車猶自困蒿萊。亦知龍種元西極,不向黃金戀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