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賜睿書
清思臨池白晝長,
金箋揮灑染龍香。
侍臣得賜琳瑯字,
奕世相傳被寵光。
鸞翔鳳翥精神異,
虎臥龍驤氣勢雄。
若候藏書占太史,
九天光燄貫長虹。
清思臨池白晝長,
金箋揮灑染龍香。
侍臣得賜琳瑯字,
奕世相傳被寵光。
鸞翔鳳翥精神異,
虎臥龍驤氣勢雄。
若候藏書占太史,
九天光燄貫長虹。
清晨思緒專注于池邊書寫,白晝顯得悠長;在金箔箋上揮毫潑墨,染上龍腦香的氣息。侍從之臣獲賜珍貴如美玉的御筆,世代相傳蒙受帝王恩寵的榮光。筆勢如鸞鳳飛翔,精神獨特;筆力似虎踞龍躍,氣勢雄壯。若待史官記載藏書之事,如九天的光輝火焰貫穿長虹。
臨池:指練習書法,典出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金箋:金箔裝飾的精美箋紙。
龍香:龍腦香,一種名貴香料,此處指御筆墨香。
琳瑯:美玉,比喻皇帝書法珍貴如寶。
奕世:累世,世代。
鸞翔鳳翥(zhù):鸞鳳飛翔的姿態,比喻書法筆勢飛動。
虎臥龍驤(xiāng):虎踞龍躍的雄姿,形容書法氣勢雄壯。
太史:古代掌管史書、星歷的官員。
九天: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遠。
此詩為臣子獲皇帝賞賜御筆(睿書)后所作。古代帝王常以書法賜臣,以示恩寵。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帝王恩遇的感激,并盛贊御筆書法之精妙,反映了君臣間的文學互動與禮制文化。
全詩以‘謝賜’為核心,前半寫賜書場景與恩寵之榮,后半贊書法氣勢與傳承之重。既體現臣子的恭謹,又突出御筆的藝術價值,是典型的應制詩,語言典麗,結構嚴謹。
光山產麟光燭天,無心住世去飄然。魯叟若逢應不哭,不比哀公十四年。
翠釜黃封下日邊,兩朝恩數故應全。庭中賜馬桓榮老,席上揮金疏傅賢。飛挽尚憐司計日,參苓曾給住山年。荀陳賓從何由托,長望關門紫氣前。
日暮重岡上,人勞馬亦饑。不妨隨野雀,容易宿寒枝。白酒頻斟當啜茶,何妨一醉野人家。據鞍又向岡頭望,落日天風雁字斜。笑指斜陽天外山,無端長作翠眉攢。豈知男子桑蓬志,萬里東西不作難。夜宿林岡月滿川,歸期屈指正茫然。也知地脈無贏縮,只把陰晴更問天。誰作窗間擁鼻聲,更哦樂府短歌行。從教永夜清無寐,只恐晨雞不肯鳴。
蘇仙詩里見飛橋,欲看虹霓踏玉腰。我到山中虹始見,楊輝有月印青霄。
重嵐曲隱樹中央,乍有閑僧構草堂。帶雨龍歸磁缽潤,銜花鹿過衲衣香。殘秋待月投空洞,后夜和云宿上方。一種紅蕉舒艷色,名樓高處傲青霜。
昔年分部共寅清,翰苑奇游撫上京。道舊未終隨鳳翥,白云翹首送君行。
晚雨池上晴,逶迤淡將夕。金莖華月生,綺樹流云濕。窗虛漏聲永,幔捲爐煙襲。憶我同袍人,何由共瑤席。
一番海角凄涼夢,卻到長安。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玉人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云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
峽口苦風浪,維舟日未曛。松聲浮古寺,石氣結寒云。山束三江小,沙回一水分。思家愁不寐,竟夕戍歌聞。
簾漠漠,簾漠漠,天澹一簾秋。自洗玉舟斟白醴,月華微映是空舟。歌罷海西流。
醉里三春了,山中五載留。日長知已夏,雨冷忽如秋。書貸監河粟,箱存季子裘。曲肱朝睡美,身外付悠悠。
仙侶相攜醉玉缸,暮山浮黛水淙淙。何人不賞中秋閏,幾度能逢八月雙。云里聞歌聲隔寺,花間吹笛手臨窗。芙蓉泣露紅芳早,欲寄佳人奈涉江。
凈掃席間地,周旋僅函丈。矮幾置中央,坐愛壚煙上。
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所壞亦不可支也。
銀臺金闕郁岧峣,白浪如山悵未消。十里平湖千里月,幾時重整木蘭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