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杜翹生本崇典試貴州 其二
甌駱舊游留玉尺,
芻尼吉語協金錢。
新來瘴嶺千層翠,
回首江山九姓船。
楓葉夜舷同瑟瑟,
藕花朱蓋共田田。
遙知羈旅兼懷古,
立馬苴蘭起暮煙。
甌駱舊游留玉尺,
芻尼吉語協金錢。
新來瘴嶺千層翠,
回首江山九姓船。
楓葉夜舷同瑟瑟,
藕花朱蓋共田田。
遙知羈旅兼懷古,
立馬苴蘭起暮煙。
你在甌駱故地主持考試留下公正的標準,喜鵲的吉語與占卦的金錢相應驗。新到的瘴嶺層疊著千重翠綠,回頭望江上行駛著九姓游船。夜晚船舷邊楓葉沙沙作響,荷花與荷葉相映茂盛田田。我知道你旅途勞頓又兼懷古,在苴蘭立馬時暮煙裊裊升起。
甌駱:古代百越中的甌越和駱越,泛指今廣西、貴州一帶。
玉尺:喻指選拔人才的標準,典出《南史·劉峻傳》,此處指杜翹生主持考試的公正。
芻尼:即喜鵲,古人認為其鳴為吉兆。
金錢:指占卦用的錢幣,此處指吉兆應驗。
瘴嶺:南方多瘴氣的山嶺,貴州多山,此指當地環境。
九姓船:或指特定船型,代指江上行舟。
瑟瑟:形容楓葉被風吹動的聲音。
田田:形容荷葉茂盛相連的樣子。
苴(jū)蘭:古地名,漢代牂牁郡屬地,約今貴州貴陽一帶。
此詩為作者贈別杜翹生(名本崇)赴貴州主持科舉考試而作。清代貴州屬偏遠之地,典試官員需兼具才德。詩中“甌駱舊游”或指杜此前在南方的任職經歷,“新來瘴嶺”則呼應其赴黔的新任,反映清代科舉制度下官員外放的背景,及文人之間以詩贈別的傳統。
全詩緊扣“贈別”主題,既肯定友人的才德與過往政績,又想象其赴黔途中的風光與心境,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語言凝練生動,展現了清代文人贈別詩的典型特色,亦可見作者與杜翹生的深厚交誼。
吏民憐我懶,斗訟日已稀。能為無事飲,可作不夜歸。復尋飛英游,盡此量寸暉。撞鐘履聲集,顛倒云山衣。我來無時節,杖屨自推扉。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小小宮娥到內園,未梳云鬢臉如蓮。自從配與夫人后,不使尋花亂入船。
春風著意舞長楊,中有珍禽口尚黃。曾聞章臺看眉嫵,故應學得漢家妝。
我有綈袍,以遺故人。物薄意厚,貴稱君身。
無數青山擁馬蹄。落花垂柳短亭西。縱無風雨也凄迷。芳草綠邊墦祭亂,杏花紅里酒旗低。一聲聲緊杜鵑啼。
花競嬌嬈草競芳,縱橫只是為春忙。夭桃秾李先飄落,不及薔薇與海棠。
如此春光冉冉何,青山亦笑發皤皤。門前修竹獨歡舞,今歲兒孫長最多。
千尺虬形矯矯,四時翠色蒼蒼。但見氣雄林壑,不知飽閱風霜。
眾芳豈不妍,秋英自清絕。意與幽人會,標名霜下杰。容以桃李顏,艷彼茱萸節。翩翩五陵子,佳色紛相悅。積紫照朱茵,堆黃象金埒。賞韻一以乖,籬堵寧辭拙。亭亭盆中菊,偏承美人擷。香分甘谷幽,色借冰壺潔。對此讀離騷,心魂坐瑩澈。悠然見西山,孤峰正嵚蘗。
嶺高無所見,泉冽不堪嘗。獨有埋云樹,六月行人涼。
風雨池塘斗頡頏,春來秋去一生忙。世間多少寬閒境,辛苦營巢傍屋梁。
錦城上起凝煙閣,擁殿遮樓一向高。認得圣顏遙望見,碧闌干映赭黃袍。
碧眼支郎耳更聰,軒楹占斷白云中。有聲聽到無聲處,錯認長松是老龍。
冉冉春向老,昏昏日復斜。鮮歡常止酒,不睡更烹茶。幡起煙中剎,雞鳴林外家。陳王斗雞道,風柳不勝斜。
一夜東風,吹散柳梢殘雪。御樓煙暖,正鰲山對結。簫鼓向晚,鳳輦初歸宮闕。千門燈火,九街風月。繡閣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勻妝面,把朱簾半揭。嬌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說。相逢常是,上元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