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田俊卿北征紀行詩
南北東西一個天,
區區二偶漫相憐。
而今若說悲游子,
不似當時王仲宣。
南北東西一個天,
區區二偶漫相憐。
而今若說悲游子,
不似當時王仲宣。
南北東西同屬一片天空,兩個小人物隨意地互相憐惜。如今若要說起悲嘆游子,已不像當年王仲宣那樣哀傷。
區區:微小、不足道,此處指身份普通的人。
二偶:指兩人,可能指詩人與田俊卿或詩中所涉人物。
漫相憐:隨意、不經意地互相憐惜。
王仲宣:即王粲(177-217),字仲宣,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樓賦》以游子視角抒發思鄉懷歸之悲,為后世所傳誦。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當為詩人為友人田俊卿《北征紀行詩》所作題跋。或反映元代南北交融背景下,文人對行旅、游子情感的共鳴與再思考。
全詩以天地為引,由小及大,借王粲典故深化游子之悲的主題,語言簡練而意蘊悠長,體現了詩人對行旅情感的獨特體悟。
南擁旌旗照海傍,甘泉新第從臣章。三休華閣窺天象,幾日朝衣帶御香。溪水雙流隨畫楫,荔枝初綠映雕觴。頒春莫向常思嶺,歸夢先應到帝鄉。
月落日未出,東方隱又明。云連懷慶郡,霧繞澤州城。道路淹歸計,關河動客情。故鄉不可見,搔首望神京。
太學三年百慮催,蕓窗蛛網半成灰。當初欲學孫星衍,擬把說文鈔幾回。從來病體未禁秋,鎮日擁衾不下樓。坐起中宵逃噩夢,一瓶寒水咽吾喉。凜凜秋風欲解襟,四圍如夢立街陰。浮云萬里埋天地,不放疏星照此心。
城邊河水碧如蔥,城外扁舟晚渡風。日落月來天在水,行人渾入鏡光中。
園居有密課,早起向前除。花徑隨風掃,藥畦趁雨鋤。閒臨鵝換帖,悶檢蠹留書。琴畫兼詩賦,蕭然雅興馀。
湓浦城邊桑落洲,匡山斜對庾家樓。揚瀾左蠡連天遠,鸂鶒鸕鶿無數游。
古洞花深謝豹啼,春來頻夢到荊溪。坐消歲月渾無跡,老惜交游苦不齊。多難共添新白發,翻書時得舊封題。亦知造物能相忌,從此聲名莫厭低。
尚見暗塵隨駟馬,忽驚飛電擾群龍。玄云合沓濤頭上,白雨渾酣乳面濃。淡碧鱗鱗生曉漲,小紅漠漠放春容。只應便作尋芳計,好把鴟夷載酒供。
蒼梧九炭勿言遠,不隔孤兒望鄉眼。洞庭七澤勿言深,不滿孝子思家心。孝子改山何所有,壟上烏啼白楊柳。十年歸夢夜宮銓,千里它鄉寒食酒。筑得樓居近基傍,空山落日暮云黃。歲晏天寒賦歸去,雪后北堂意草長。春暉茫茫尺地老,一望一思何日了。桃花溪上飯胡麻,愿母長年顏色好。
漠漠紛紛布曉空,連云帶霧晝溟濛。淡籠山市秋天外,輕鎖漁村夕照中。寒浦歸帆迷遠近,晴川飛鳥障西東。蓬萊宮闕宜春望,紫翠重重拂絳櫳。
始學為詩鬢已霜,更無詩友示周行。前賢敢忘高常侍,徒羨渠生值盛唐。
無詩無夢,只有深沈痛。一片癡魂誰與共,已把浮生斷送。何方認取春殘,百花飛滿人間。若問秋來何處,薄衾一夜生寒。
特勒魂飛已寂然,閒華落盡草芊芊。大唐碑碣秋風里,猶是開元二十年。
古云學古斯入官,我見學易而官難。平生透破夢覺關,本來面目只儒酸。吾親不侍若為歡,不如歸去臥林間。殿前三策瀝忠肝,多謝皇恩天地寬。戲衫卸下白衣還,扁舟飛過子陵灘。前修亦有逋與摶,圣世與之俱空閑。何物種放太厚顏,山鬼移文伐其奸。此行無復出閩山,休音息影谷之盤。今朝釃酒酹雩壇,便向錢塘門掛冠。
平生何遜揚州夢,到得揚州月自寒。誰遣雪蓬春半樹,詩情更作故人看。月明臨得霜橋影,只恁橫斜自一奇。喚起江南歸夢遠,竹村煙水有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