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厚后弟強甫韻 其十二
懶訪半山云頂庵
且撐一葉泛溪南
花間漸覺同游少
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有劉伶呼不醒
今無衛玠共誰談
五千言是家人語
長笑諸家誤注聃
懶訪半山云頂庵
且撐一葉泛溪南
花間漸覺同游少
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有劉伶呼不醒
今無衛玠共誰談
五千言是家人語
長笑諸家誤注聃
懶得去探訪半山的云頂庵,暫且撐著一葉扁舟在溪南泛游。在花叢間漸漸覺得一同游玩的人變少,在桑樹下何曾停留多日。古代有劉伶(嗜酒)即使呼喚也不醒,如今沒有衛玠(善談玄學)和誰一起談論。《道德經》五千言本是自然的家常話,只好笑那些人錯誤地注釋老子。
半山:半山腰,此處指云頂庵所在位置。
一葉:代指小船,形容船小而輕。
桑下何曾作宿三:化用“桑下不三宿”典故,出自《后漢書·襄楷傳》,指不貪戀一處停留,避免生情。
劉伶: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放誕著稱,著有《酒德頌》。
衛玠:魏晉清談名士,以善辯玄理聞名,有“看殺衛玠”典故。
五千言:指《道德經》,相傳為老子所著,約五千字。
聃(dān):老子李耳的字,此處代指老子。
此詩為作者與兄弟厚后、強甫唱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懶訪”“泛溪”等描述推測,可能作于作者閑適之時,通過日常游賞與懷古之思,抒發對生活、友情及經典解讀的個人感悟。
全詩通過描繪溪游的閑適場景,結合對古今名士的追憶,既表達了對自在生活的喜愛與知音難覓的感慨,又以“五千言是家人語”直陳對《道德經》的理解,批判時人誤注,展現了作者灑脫的生活態度與獨到的學術眼光。
鑿池供版筑,杯水在堂坳。有室如懸磬,為生且系匏。近秋桐影薄,深夜藥苗交。自喜忘機久,窗前鳥亦巢。隔城聞欸乃,舟子理帆檣。夜氣消群動,江聲到小堂。遠心秋外炯,孤燭夢邊長。臥起歌殘月,滄浪興未忘。屺岵瞻何及,干戈遂至今。生無一日樂,老負百年心。息影依林淺,尋源鑿井深。猶馀種瓜地,鋤笠尚堪任。萬壽炎方果,朝來葉漸添。搖風重夏扇,遮日卻湘簾。虛質抽莖直,蒼皮著子黏。書齋終藉汝,地窄不傷檐。小雨才收點,高林漸透光。風攤書滿案,水載月搖墻。清簟涼消酒,深爐夜貯香。貧居多所累,筆硯為人忙。近郭非吾意,為園亦有初。本無錐可立,差免穴而居。就架扶叢菊,分泉育小魚。今年鹽價長,不必蒔瓜蔬。以管窺能幾,深疑甘石經。日中開疊暈,天午見孤星。赤地兼秦晉,流人盡梗萍。海隅今得雨,稽首謝高冥。王子羅浮去,空齋倍寂寥。月懸高臥榻,風響飲泉瓢。晚實林方茂,春紅卉盡凋。宵來唯獨嘯,鸞鶴未堪招。玩世金茅子,違時獨漉翁。篇章情各愜,棲宿偶能同。座為求書滿,尊慚近市空。時憑寫生手,繪盡小園風。鮑守馀雙履,浮丘即舊墟。仙人皆已矣,何者是吾廬。果熟攜孫摘,詩成命子書。白頭閑亦得,終自惜居諸。
自嘆杖頭無孔方,頭上貂蟬乏金黃。醉鄉遙遙道路長,傲窗新釀汲新涼。指點銀瓶難索嘗,空教金縷唱秋娘。遙想玳席行觴忙,繡段裝簾篩妙香。夢熟有時歸故鄉,賜我屈卮澆客腸。
鳴笳悲咽愁須絕,獵騎盤旋畫不成。待與故人閒說此,幾時歸得到天京。
數畝衙齋半欲傾,八榕匝地綠陰生。一官蕉鹿猶三水,石上浮沈夢未醒。鳳尾修修次第生,窗前個介影分明。有時戛玉瓊琤響,不是尋常風雨聲。新糊窗紙凈無埃,卐字疏欞扇扇開。一片云陰含日影,松高遙見鶴歸來。中和二月鳥鳴初,翠滴新篁過雨馀。書吏散時衙鼓靜,忘機如在故山居。豆棚支竹自欹斜,隨意頻開赤白花。笑指黃蜂遵部勒,及時來報午時衙。巋然三十六江樓,人去樓空水自流。幾輩儒臣皆過客,雪泥鴻爪阮公留。南門鐵道電驅雷,鈴鐸錚錚動地來。縱使道人鐘不打,先生春夢亦驚回。沿堤路向黃塘上,逆水浮舟紫洞平。細雨絲絲風剪剪,胥江江上過清明。婆婆船尾起炊煙,稚子船頭自在眠。郎自下罾儂補網,水多魚處便停船。巡遍三江萬丈堤,堤邊深處樹成蹊。一鞭策馬沿河上,遠望行人樹頂齊。東阡西陌正分秧,四月農人日日忙。不雨倒抽溪上水,桔槔碌碡鬧斜陽。一肩桑葉一肩薺,大婦前行少婦隨。百丈河堤人似鯽,蘆苞今日是墟期。筑陂積水灌田禾,其奈天乾水少何。昨夜雨來陂水滿,歡聲轟動一群鵝。春時到處有春風,婦女茶亭笑語融。鬟鬢不知時世樣,野花插得滿頭紅。
婿鄉久住偕仙眷,吃盡胡麻仙子飯。仙人聞道好樓居,玉宇瑤臺都不羨。安排精筆與良硯,松根坐讀高人傳。誰言俗子不能醫,中有奇書千萬卷。
樵牧常事席,篇觴早策功。有懷隨事見,不恥與人同。我故奇諸子,年來識此翁。待看稽古力,喬木已悲風。
刺船過東洙,東洙風景奇。莫打東洙水,驚我白鷗飛。白鷗飛尚可,翠柳鳴黃鸝。
寶剎新營日,賢藩寵佑增。沉檀攽內帑,衣缽屬名僧。清梵和天籟,禪心映佛燈。虎丘推勝境,空有塔層層。
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蕭娘。相偎佇立,牽惹敘衷腸。時逞笑容無限態,還如菡萏爭芳。別來虛遣思悠飏。慵窺往事,金鎖小蘭房。
凄涼獨倚玉蘭邊。懶整舊釵鈿。許多閒事,才添香屑,又上琴弦。語風莫攪鴛鴦夢,池畔正雙眠。數層波,千條菰線,幾個荷錢。
和麩糶面,夾糠炊米。半夜三更,瞞神謼鬼。冷地有人覷見,直得左手掩鼻。
千騎隨風靡,萬騎正龍驤。金鼓震上下,干戚紛縱橫。白旄若素霓,丹旗發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宇識足臧。經歷萬歲林,行行到黎陽。
峰巒高處驛亭斜,矮屋寒煙有幾家。出壑松風聲淅瀝,入窗梅月影交加。仆夫笑語爭分火,候吏殷勤次進茶。獨坐清宵鄉思渺,更依北斗望京華。
漫云?鴳一枝安,多少冥鴻亦漸磐。茆舍竹籬衙似店,紙窗蓬戶隱于官。稀稀弱柳人攀折,落落疏英雨打殘。分付阿童頻守護,籠燈留待夜來看。
蜀國山河麗,吾人跋涉遙。樹深啼杜寧,林暝嘯山魈。野趣憑詩畫,愁腸籍酒澆。誰能會吾意,吟眺一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