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曾中丞總憲留臺寄贈
金陵自古稱雄地
玉節南來作鎮時
鳳舞龍盤渾是昔
攀鱗附翼在今茲
猶傳諸葛平巴蜀
何異姬公奠洛伊
漫說東都饒勝事
誰從登眺撰新詩
金陵自古稱雄地
玉節南來作鎮時
鳳舞龍盤渾是昔
攀鱗附翼在今茲
猶傳諸葛平巴蜀
何異姬公奠洛伊
漫說東都饒勝事
誰從登眺撰新詩
金陵自古以來就是雄奇險要之地,您帶著玉節南下到此鎮守。龍盤虎踞的景象還如從前,如今有賢能之士依附于您。您的功績堪比諸葛亮平定巴蜀,又與周公營建洛邑何其相似。不要說東都有多少盛美之事,有誰能登樓遠眺寫下新的詩篇?
玉節:古代帝王授予使臣或地方長官的符節,以玉為飾,象征權威。
鳳舞龍盤:即“龍盤虎踞”,形容金陵(今南京)地勢雄偉險要,如龍盤曲、虎踞伏。
攀鱗附翼:比喻依附于有聲望、有地位的人,此處指有才之士歸附曾中丞。
諸葛平巴蜀:指三國時諸葛亮輔佐劉備平定巴蜀(今四川一帶),鞏固蜀漢基業。
姬公奠洛伊:姬公即周公姬旦,曾主持營建洛邑(今洛陽),奠定周朝東都的根基。
東都:此處指金陵,因歷史上南京曾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或泛指繁華的都城。
饒勝事:饒,多;勝事,美事、盛事,指值得稱揚的事跡。
此詩當為作者聽聞曾中丞(曾任都察院長官,留任南京)鎮守金陵時所作。金陵作為歷史名城,戰略地位重要,作者通過詩歌寄贈,既肯定金陵的歷史地位,又以諸葛亮、周公等歷史賢相類比曾中丞,反映其鎮守期間的功績與當時穩定地方的社會背景,亦暗含對曾中丞延續金陵盛事的期待。
全詩以金陵的雄奇地勢起筆,通過歷史典故與現實場景的結合,高度贊揚曾中丞鎮守金陵的功績,將其比作諸葛亮、周公等賢相,凸顯其重要性。尾聯以“誰從登眺撰新詩”收束,既呼應金陵的歷史人文,又隱含對曾中丞開創盛事、留下新篇的期待,是一首典型的贈譽之作,兼具歷史深度與現實關懷。
結交結君子,茅茹自相連。媚悅增心癖,孰能示我愆。相同即是圣,異處且為賢。以此求斯道,恐成狹且偏。心能樂取善,善自我心全。舍己從人處,襟懷何大焉。丁寧再告語,無我自天然。
知少慮亦少,閒多病轉多。干戈愁正切,風雨恨如何?華屋迷青草,玄門暗綠蘿。凄涼無可奈,感慨動悲歌。
山雨夜鳴屋,涼秋風滿林。一貧才到骨,萬事已無心。
聞君罷官早,野服稱閒身。住傍雙峰下,居然五馬貧。棋枰常坐隱,文酒解留賓。何似西鄰叟,墻東學避人。
憶別西昆二十年,陵陽雙璞尚依然。聲音未變論心后,鬢發頻驚握手前。風雨差池河朔社,乾坤寥廓汶陽田。高齋此夜長虹色,何羨黃金帝闕懸。
樵東風雪夜無邊,一別狼山已幾年。今日江南攜畫看,玉峰十二倚青天。
頗憶三江遠,乘流意若何。水深秋氣入,竹密雨聲多。熟果當尊落,驚禽拂棹過。柳陰催系纜,欹枕聽漁歌。
落日秋天鴻雁,長洲煙水蒹葭。沅澧尚留蘭芷,武陵難覓桃花。
銀鉤入翠珉,文字本膚淺。以書不以辭,恃此或行遠。
一年最好中秋月,豈謂今年兩見之。玉宇洗空如有待,冰輪出海本無期。堯階影展新蓂葉,蟾窟光添古桂枝。舉酒向天還酹月,年年初度得如斯。
歸帶峭寒驚作讖,凄然隕淚話生前。古藤醉臥如淮海,禪趣深耽類輞川。呈稿開顏邀藻鑒,及門容我愧薪傳。湘江擊楫愁如許,忍聽重吟《四憶》篇。
綠蘿煙暝夕陽收,何處?啼更倚樓。京國故人分別久,楚云湘水共關愁。
銀臺曾奮涂歸筆,我亦留花批逆鱗。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負耒作滕民。兒斑衣從雙旌貴,母繡簾迎萬戶春。方擁皇華荒大國,誤他多少借留人。不惟婆嫂咸嗟惜,學語兒知此母賢。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勸勿用蒲鞭。若非騰上天宮里,必是迎歸海岸邊。九十老農來祖奠,眼枯不覺亦潸然。
輕云薄薄鎖峰巒,微暗書窗覺嫩寒。寂寞梨花渾欲濕,顛狂柳絮尚猶乾。爭泥燕子情應喜,抱蕊游蜂意欲闌。說與密云休吝雨,一犁早足老農歡。
無心問卜,有心求夢,只換風懷未醒。隔他秋雨一聲聲,絕似我、難將禪定。虛如白室,齊諧于世,容易琴書拋罄。酒痕不在舊春衫,卻留向、深杯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