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侍中鄭國宋公挽詞三首 其一
第一平津策,同時入洛名。配臺升上相,宰漢得元精。國念靈龜喪,人嗟厚棟傾。睿篇傷俊老,殊禮極哀榮。
第一平津策,同時入洛名。配臺升上相,宰漢得元精。國念靈龜喪,人嗟厚棟傾。睿篇傷俊老,殊禮極哀榮。
我愛楊子江心百鍊鏡,明于月,冷于水,揭之可以照天地。我愛豐城土中三尺劍,氣如云,質如銀,佩之可以服鬼神。尚不如蘭陵故人夾谷氏,大雅愔愔古君子。韜光自晦常有馀,藏鋒不試終為美。眉間有色清而溫,玉佩瓊琚照秋水。我有朱弦白雪知者希。一曲遂為相識始。
霄漢初分列宿光,固陵回首是桐鄉。驛程到日齊封盡,鄉信回時郢樹蒼。莫以官曹殊內外,直須政事撫流亡。老成人物經綸手,遴選應無負廟堂。
黑金不肯化青金,奉命來催膽水淋。山骨舊疑天鑿透,溝流唯待雨來深。丹無九轉如方士,政有三官出上林。卻謝黃茅除白發,為酬平日做僧心。南來風土已安之,事已當還敢故違。銅柱略無功可錄,玉關空幸死前歸。眼看馀劑憐猶在,力憑征鞍覺尚微。此去上還官印綬,卻來傳授祖師衣。
山擁石城月上遲,大安閣前清暑時。玉碗爭呼傳法酒,碧箋時進教坊詩。金燭承恩出院遲,玉堂學士草麻時。明朝出國新端午,彩筆應供帖子詩。晝漏渾爭一刻遲,玉京六月似秋時。篋中日日藏紈扇,說與班娘莫寫詩。芍藥闌前春信遲,燕京端午石榴時。雙雙紫燕自尋壘,小小白翎能念詩。
搖落郊園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面檗才交情誼厚,孔方兄與往來疏。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
王郎入骨愛風雅,自言生長姑蘇下。一片清冰映玉壺,判知不是棲棲者。越王臺畔偏相逢,握手高談情頗濃。西陵緩轡吟秋霽,北干銜杯坐日舂。酒酣擊節因懷古,壯心磊落嗟誰仵。卻笑將軍類沐猴,每輕丞相稱倉鼠。郎今身世兩悠悠,浪跡翻成汗漫游。誰信魏牟偏戀闕,自憐王粲數登樓。故國繁華已凋槁,送君只欲傷懷抱。子胥墓下但白楊,泰伯祠前空綠草。三十男兒宜遠圖,功名富貴等樗蒲。只須一舸游三泖,莫作扁舟泛五湖。
昨自江南來,夜雨濕行李。今從河北去,春風滿素履。非倦滁上游,蓬心在萬里。多情謝故人,餞我河之涘。風義感平生,杯酒不知止。敢云希醉翁,亦欲托山水。
向日層層折,深紅間淺紅。無心駐車馬,開落任薰風。
夢里還家夢忽醒,山中松桂倍留情。長生欲得煙霞術,古學寧推月旦評。興熱可容詩作祟,愁來祇仗酒為兵。教官亦預斯文寄,投老猶能頌太平。
芝餌松姿七十翁,漸看碧眼與方瞳。但教身駐云臺上,何事名高玉笈中。
采藥樓船久去,傳書青鳥不來。海水何時清淺,蟠桃幾樹花開。
青云夢里謝夔皋,懶受玄纁制錦袍。貧賤不荒三徑業,輕肥應薄五陵豪。江湖寂寞流風遠,光岳晶熒間氣高。過客紛紛吊遺跡,誰輕名利等鴻毛。
憔悴容顏借酒醺,豈關人事不堪聞。萍花已泊江河去,烏兔空令日夜分。一世閒愁歸洗馬,十年春夢懺司勛。浪游人海何須恨,身是孤鴛更絕群。
東園花徑半莓苔,老子多時不到來。一巷江梅都落盡,祇今開底是紅梅。
笑者不必閑,閑者不必笑。能笑又身閑,涉世何爾妙。利名浩于海,好惡險成徼。躋攀有亡命,憤郁或大叫。癡如蟻旋磨,饕若魚上釣。不知歲月往,以死復誰誚。之子素相聞,磊落年尚少。構亭頗軒豁,勝概得其要。幽花淡無媚,新葉光相照。倚欄皆可樂,百事弗前料。嗟我玩陳篇,兀兀老蓬藋。雙眉久不展,有臂莫能掉。山根晚云薄,誓欲隨荷筱。倘子不疵瑕,拂衣共登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