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白鹿觀應制
玉府凌三曜,金壇駐六龍。
彩旒懸倒景,羽蓋偃喬松。
玄圃靈芝秀,華池瑞液濃。
謬因沾舜渥,長愿奉堯封。
玉府凌三曜,金壇駐六龍。
彩旒懸倒景,羽蓋偃喬松。
玄圃靈芝秀,華池瑞液濃。
謬因沾舜渥,長愿奉堯封。
仙人居住的玉府高聳,凌駕于日月星三曜之上;祭祀的金壇旁,皇帝的車駕停留。彩色的旌旗在倒影中懸掛,羽毛裝飾的車蓋偃伏在高大的松樹上。玄圃的靈芝生長得很秀麗,華池的仙液濃郁祥瑞。我有幸蒙受皇帝的恩澤,長久地希望能守護這疆土。
玉府:仙人居住之處。三曜:指日、月、星。
金壇:道士祭祀的壇。六龍:古代天子的車駕用六匹馬,馬八尺稱龍,故用六龍指代皇帝車駕。
彩旒:彩色的旌旗。倒景:指倒影。
羽蓋:用羽毛裝飾的車蓋。偃:偃伏。喬松:高大的松樹。
玄圃: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仙居處。
華池:傳說中的仙池。
謬:謙詞,有“錯誤地”“不恰當”之意。舜渥:像舜帝那樣的恩澤,指代皇帝的恩澤。
堯封:指疆土,這里指皇帝統治下的國家。
應制詩是為應和皇帝的命令而創作的。這首詩可能創作于皇帝駕臨白鹿觀之時,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皇帝出游祭祀等活動較多,詩人為了歌頌皇帝、展現祥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是典型的應制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展現祥瑞。其特點是語言華麗、風格莊重。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此詩具有一定代表性。
茅檐過午突無煙,里正催租更索錢。不遇使君親問訊,此身已分入黃泉。
輕風輕雨端陽時,垂柳垂篁半不支。才聽畫船歌管續,不知殘照已西馳。
忠信與篤敬,蠻貊云可行。行邁何壯哉,遠涉萬里疆。我心久不遠,宇宙如室堂。華夷本同天,豈不同三光。此言可書紳,亦可書心腸。書紳有時違,書心長不忘。
故國蕭條登此臺,暮云春色轉相催。蓬蒿滿地悲風起,樓觀當空倒影來。山鳥不隨歌舞散,野花曾傍綺羅開。今來古往無窮事,萬載消沉共一哀。
白羽照秋月,麗服明春風。朝來試馬蹄,躑躅垂楊東。家居楊柳下,直路西北馳。望郎不可見,折盡門前枝。放馬在南澗,馬嘶時向北。龍出渥洼中,萬人皆辟易。河北望河南,楊柳郁森森。蕃漢雖二域,春風無兩心。左手櫜健弓,右手結柔轡。抽出腰下刀,深勒燕山字。
長生殿里祝他生,萬歲千秋有舊盟。料得馬嵬重駐蹕,丹青魂斷麗人行。
地噴飛泉成雨露,根盤喬木列旌麾。南臺沙合半成洲,千尺虹橋橄欖舟。
何如深谷一遺人,宴坐經行不累身。廢宅可嗟頻換主,凋叢愁見幾回春。尖尖石笑煙籠碧,點點苔錢雨洗新。堪笑古人非我意,居山多是避強秦。
三尺鯉魚供晚醉。好涼天、蓼花紅矣。兒女披蓑,妻孥把柁,坐船頭船尾。古今成敗渾閑事。有誰爭、一江秋水。冷雨敲篷,孤燈結網,說笑大家歡喜。
我愛長春子,金丹久駐容。孤高松上鶴,玄妙鼎中龍。煮石秋煙淡,研朱曉露濃。深居無一事,誰共看芙蓉。
水匝橋橫處士家,東軒書冊舊生涯。秋風滿徑一筇晚,柳未全疏桂欲花。
科名一日滿城傳,頭戴宮花色最鮮。才喜挑燈論舊約,忽看騎馬向歸船。君恩北斗星辰上,親壽南州水石前。莫遣斑衣成久住,此生忠孝要兼全。
宿留江湖長子孫,行藏節節耐人看。及為侍從身垂老,欲試平生事轉難。書就僅題前太史,功成方記舊甘盤。令人長恨經綸意,歷事三朝見一斑。
舜峰蟲鳥亂號鳴,猶是簫韶節奏馀。入耳雖歸哦詠里,收心更聽寂寥初。
有客有客,爰來爰止。秉直司聰,于惠百里。餐勝如歸,聆善若始。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寔欣心期,方從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