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
三光回斗極,萬騎肅鉤陳。
地若游汾水,畋疑歷渭濱。
圓塘冰寫鏡,遙樹露成春。
弦奏魚聽曲,機忘鳥狎人。
筑巖思感夢,磻石想垂綸。
落景搖紅壁,層陰結翠筠。
素風紛可尚,玄澤藹無垠。
薄暮清笳動,天文煥紫宸。
三光回斗極,萬騎肅鉤陳。
地若游汾水,畋疑歷渭濱。
圓塘冰寫鏡,遙樹露成春。
弦奏魚聽曲,機忘鳥狎人。
筑巖思感夢,磻石想垂綸。
落景搖紅壁,層陰結翠筠。
素風紛可尚,玄澤藹無垠。
薄暮清笳動,天文煥紫宸。
日月星三光圍繞北極星轉動,眾多御騎整齊排列。此地仿佛是當年帝王巡游汾水之處,狩獵好似在渭水之濱。圓形池塘的冰如鏡子般明亮,遠處樹木的露珠帶來了春意。弦樂奏響魚兒聆聽曲子,人無機心鳥兒與人親近。想起傅說筑巖被夢感而得重用,姜太公在磻石垂釣。夕陽余暉搖動紅色石壁,層層樹蔭與翠竹相連。淳樸的風尚值得崇尚,帝王恩澤無邊無際。傍晚清笳聲響起,天象映照帝王宮殿。
三光:日、月、星。斗極:北斗星和北極星。
鉤陳:星名,象征帝王的儀仗。
汾水:傳說堯、舜、禹曾巡游此地。
畋:打獵。渭濱:姜子牙曾在渭水之濱垂釣。
寫鏡:如鏡般明亮。
機忘:沒有機心。狎:親近。
筑巖:指傅說在傅巖筑墻,后被武丁重用。磻石:姜子牙垂釣的磻溪之石。
落景:夕陽。
翠筠:翠竹。
素風:淳樸的風尚。
玄澤:帝王的恩澤。
清笳:一種管樂器。紫宸:帝王宮殿。
此詩是詩人陪同皇帝前往韋嗣立山莊侍宴時所作的應制詩。應制詩通常是在宮廷特定場合,奉皇帝之命而作,以歌頌帝王、贊美皇家活動為主。當時皇帝出游,文人墨客需賦詩助興,展現皇家的威嚴與祥瑞。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帝王出行和韋嗣立山莊的美景,突出了皇家的威嚴與祥瑞。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華麗、對仗工整,是典型的應制詩,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宮廷詩歌的創作風格和特點。
老卻溪山眼,荒寒不見人。
草深多爛舊,梅淺易尖新。
歲事誰嗟晚,年齡自惜春。
相逢既相識,聊借酒精神。
憶昔武夷君,邀我相翺翔。
舟游九曲溪,授以卻老方。
豈知一別后,蹉跎客他鄉。
空余清夜夢,幔亭發林芳。
會須尋舊游,仙家日月長。
棄置煙火食,巖前有囷倉。
只有心情在,都無言語吟。
子官忻見面,翁節苦為心。
霜雪歲云暮,風雷冬已深。
老身相望處,徒益鬢華侵。
嘆息南湖老,詩禪只自深。
雨花歸宴坐,風葉對孤斟。
城郭舟車會,齋房翰墨林。
遙知定中起,吟嘯也如瘖。
相逢雖數數,共話祇匆匆。
不覺中秋過,還當九日中。
登臺嗟往事,覓句憶高風。
人物方雕謝,吾儕孰與同。
落日青松間,疎明山翠寒。
誰于元氣中,弄此赤玉丸。
我心本清陽,陰濁不可干。
虞淵下可取,快飲杯勿干。
云雷布涼雨,早稻葉翻翻。
攜鋤走畦町,惜水不厭渾。
吾方臥澗壑,人奚識丘園。
望歲可以飽,高歌誦虞軒。
細雨春帆外,江波漫漫流。
人情雖忍別,風景可言愁。
時命豈大繆,功名寧罷休。
倚天長劍在,談笑即公侯。
紹興人物志,贛上盛諸曾。
積厚培應固,流長續更興。
四明愁獨散,二浙喜相承。
再緝文盟日,吾儕豈面朋。
數鴨泛寒塘,前后相參差。
不知已嚴冬,但謂水自如。
貪生處塵世,大抵多類斯。
木葉風下來,紅綠雜萍蕪。
人生一世間,百年幾晴陰。貴賤無定在,歲月徒自深。
世路有夷險,宦業多升沉。未能率此性,于何不動心。
在彼猶在己,視古猶視今。不須問行藏,且圖豁胸襟。
鄰翁有酒不,對我成清斟。
投老不堪別,莫云師友情。
當時建陽聚,何日上饒行。
舊事消除盡,新愁積漸生。
酒杯無浪與,醉醒是秋聲。
淫淫夏暑雨,小民惟曰怨。
連朝浸田塍,一夜倒河堰。
尋常已食麥,積久況少飯。
錢幣易低昂,亦合利商販。
相望隔異縣,但愿加餐飯。
悠悠雞唱晨,寂寂鐘鳴晚。
是中或欣佳,聊以寄頹嬾。
有時得片言,經旬答寸簡。
會當固窮齋,汲井為洗琖。
今古山陰道,誰吟雪下船。
久將隨俗好,便擬作春妍。
朝市無閑日,山林有瀑泉。
薰風吹兩鬢,蠶事欲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