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沅叔藏園校書圖三首 其一
瞿楊丁陸半銷沈,
絕續貞元有嗣音。
省識讀書真種子,
不同充棟飽枯蟫。
瞿楊丁陸半銷沈,
絕續貞元有嗣音。
省識讀書真種子,
不同充棟飽枯蟫。
瞿、楊、丁、陸這些藏書校書大家大半已經離世,在文化傳承如貞元之際面臨斷絕之時,有了新的傳承之音。要明白真正熱愛讀書、傳承文化的人,和那些只讓書籍堆積如山被蠹蟲蛀蝕的人是不同的。
瞿楊丁陸:晚清著名藏書家瞿鏞、楊以增、丁丙、陸心源。
銷沈:同“消沉”,這里指離世。
絕續貞元:貞元是唐德宗年號,當時局勢動蕩,文化傳承面臨危機,這里借指文化傳承處于斷絕與延續的關鍵時刻。嗣音:后繼的音訊,指文化傳承有人。
省識:認識,明白。
真種子:指真正熱愛讀書、傳承文化之人。
充棟:形容書籍極多。
枯蟫(yín):蛀書的蠹蟲。
可能創作于當時文化傳承面臨挑戰的時期,藏書界老一輩大家逐漸離世,作者看到傅沅叔等繼續校書、傳承文化的行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突出真正讀書人的價值。其特點是借古喻今,以藏書家的事跡表達對文化傳承的思考,在反映當時文化傳承狀況方面有一定價值。
言綸紛千古,誰求一個是。孔孟圣賢徒,不慍世俗毀。棠陵非違世,亦非屑屑爾。邀我石屋山,山花貢綿綺。
笑倚東風十二闌,沉香亭畔試春寒。笛聲吹送清平調,長奉君王萬歲歡。
夢語夜風響。雨山幽、古松拊掌。待閒拋曉月春波漾。怕逗起、怒鯨浪。蛤蜃空吁虛幌。五云殘、不周未撞。筆底看新潮漲。寫曙色、遍霄壤。
南楚二月雨,淮天如漏卮。畏途泥三尺,車馬真難棲。卻思閒居樂,雨具無所施。高枕聽檐聲,爐煙暈如絲。吾年過五十,所過知前非。顏鬢日蒼蒼,老境行相追。?槔聽俯仰,隨人欲何為。歸計勿悠悠,出處吾自知。南渡國不競,晉民益瘡痍。陶翁遂超然,不忍啜其醨。北窗談清風,慨望羲皇時。道喪可奈何,抱琴酒一卮。三年鎮陽游,春歸綠扶疏。櫻筍媚園林,日長閒枕書。行復當此時,涼塵暗歸涂。會洗酴醾雪,月波浮秘壺。鎮陽亙西南,山河在圖畫?;ㄓ瓴轃熼g,人家或僧舍。經行每悵然,真賞知未暇。待予籃輿歸,香火復蓮社。
千尺云霄翥翠鸞,畫圖猶似倚窗看。臺中別有凌霜柏,與爾青青共歲寒。
病骨伶俜己莫支,送君扶病更江湄。湖山尚矚他時目,云樹偏催此日詩。聚笑一堂非偶事,相看兩鬢各成絲。寒梅卻有藏春意,雪里休疑折贈遲。
嶺南佳氣屬英髦,霽月光風品格高。籍籍才名臺閣器,斑斑文彩鳳凰毛。青年登第心何壯,白首從戎氣尚豪。垂老天涯零落盡,空馀遺恨滿江皋。
千里及歸鴻,半天河影東。家人森戶外,笑擁白頭翁。
洛陽爭睹漢官儀,獨著羊裘理釣絲。莫道狂奴猶故態,富春山水是相知。
一家南北混車書,誰使斯民耳目涂。昔日簪纓今役戶,朝時弦誦暮征夫。邇來風雨無完屋,何處乾坤著腐儒。不意斯文天未喪,鳳凰來后見河圖。
群僧杖舄赴西京,夾道行看柳色青。欲向天邊迎佛骨,豈期樹下聽禪經。飧霞得意忘歸路,采藥何心臥草亭。四十年前遺缽處,至今風雨尚冥冥。
絺绤雖凄其,授衣尚未至。感節良已深,懷古亦云思。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遠協尚子心,遙得許生計。既及泠風善,又即秋水駛。江山共開曠,云日相照媚。景夕群物清,對玩咸可憙。
東樵中有老人峰,移入西樵紫翠重。春酒正同飛瀑瀉,芝華長有白云封。楚丘神智年方壯,禹石尊榮禮益恭。膝下圭璋多令子,君王幾杖待相從。
由來大乘地,不踏小乘徑。滿口說大乘,何曾有一證?;蛘堌┫嗵?,或借中涓柄。開筵珊瑚擁,發篋黃金迸。未必小乘人,肯作大乘行。
斜日歸錢暑,秋容淡太虛。閒云工變易,片月自清孤。淹泊年華老,凄涼歲事馀。時違自樸拙,興懶日蕭疏。阮籍慵耽酒,文園病著書。簪纓非草野,江海得樵漁。伏盡金才壯,天高火欲流。病悰拋酷暑,詩興得高秋。晝靜塵埃少,宵涼河漢浮。青傷桐葉膩,爽奪蕙蘭柔。晚歲寒將屆,群芳葉不收。幽人多感慨,啼鴂助騷愁。病懶非高臥,疏迂卻自由。功名與世事,擺落醉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