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詞二首 其二
鰲頭移得山三島,
月下傳來燈萬枝。
香陌馬嘶紅萼錦,
翠樓人倚綠楊眉。
鰲頭移得山三島,
月下傳來燈萬枝。
香陌馬嘶紅萼錦,
翠樓人倚綠楊眉。
把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造型移到了鰲頭之上,月光下傳來千萬枝花燈的光芒。散發著香氣的街道上駿馬嘶鳴,旁邊是如紅錦般的繁花,翠樓上美人倚靠欄桿,眉如柳葉。
鰲頭: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這里可能指造型。山三島:傳說中的海上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香陌:散發著香氣的街道。紅萼錦:形容繁花似錦。
綠楊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柳葉般細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元宵熱鬧場景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時期,詩人在元宵佳節外出游玩,被熱鬧景象感染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元宵佳節的熱鬧繁華,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畫面感強。它生動展現了當時的節日風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簾卷南薰,微雨過、天容似沐。開綺燕,紅蕖別館,綠槐高屋。靈壽杖橫龍脊瘦,長年酒釀鵝兒熟。喚飛瓊、親捧紫霞杯,歌新曲。
雙鳳好,溫和玉。談儉幕,嬉萊眼。且功成身退,注名仙箓。蓮社焚香冰琢句,蘭亭泚筆云翻墨。愿朱顏、長伴赤松游,騎黃鵠。
巍巍金壁甕高臺,窗戶玲瓏八面開。陣陣皇風吹簫幕,飄飄爽氣自天來。
加趺坐地受朝參,貴賤相逢道撒藍。不解低頭施揖讓,誰知屈膝拜三三。
飯炊云子邑相兼,不用匙翻手自拈。漢使豈徒營口腹,肯教點染玉纖纖。
金鞍駿馬玉雕裘,寶帶珠纓錦臂鞲。身外不知天壤闊,妄將富貴等王侯。
忽報舒州逝,
深同海內傷。
平泉無草木,
北海漫文章。
要作人琴嘆,
空懷道路長。
臨風為之慟,
發色變蒼蒼。
萬里江寒雨氣腥
壯游有數幾人經
魚龍噴沫天真醉
鶯燕驚啼客獨醒
城闕風雷沈鼓角
海門潮汐走精靈
金焦濁浪聲如舊
可有英雄枕劍聽
屈指交游更幾人,
滇南塞北獨相親。
榮名苦勵英雄志,
衰病先摧逆旅身。
寡和焦桐音歇絕,
多愁詩句字酸辛。
文壇從此誰同調,
欲撿殘編化作塵。
九衢中,杯逐馬,帶隨車。問誰解、愛惜瓊華。何如竹外,靜聽窣窣蟹行沙。自憐是,海山頭,種玉人家。
紛如斗,嬌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圖畫,還我漁蓑。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起來極目,向彌茫、數盡歸鴉。
人境偏宜結隱廬。
弦歌方罷手調疏。
烏衣門巷耳生車。
戶外朱鞮嘗任滿,
窗前綠草不須除。
熱然披發正游初。
山寺通幽境,
鶯啼綠樹枝。
幡虹迎玉輦,
剎鳳駐云旗。
翠麓三乘辟,
佳辰萬騎宜。
松陰輝落景,
游豫近臣知。
曲房平向廣堂分,壁立端如禮器陳。拊瑟便應來鳳鳥,折腰那肯揖時人。詞華價并金聲賦,壽酒歡生玉樹春。法象泗濱真不忝,畫梁文藻翠光勻。
小搆山房護竹垣,道人行坐自云寬。湘簾散映圖書亂,石枕橫支夢寐安。世祿后先三曳綬,詩懷今古一憑闌。堪憐海月經檐白,正照前溪綠水寒。
林壤欣欣樂有馀,
杖藜常及曉鶯初。
春風入戶花開落,
晴日當窗云卷舒。
契闊經年千里面,
平安滿眼數行書。
弟兄州縣真勞爾,
疇昔交游半石渠。
亂溪流水入荒塍
九曲灣頭十丈藤
尋遍野亭無舊土
訪回蕭寺有遺僧
蒼苔斷處看將合
老樹栽時記未曾
莫怪疲僮淹送馬
三年一到竟何能
玉泉流入漢宮墻,
十里金堤半是霜。
馬上不知身是客,
月明猶似過江鄉。
蕭疏幾本是天留,
潔白純黃托地幽。
種者自知甘苦味,
賞心不作綺羅秋。
一枝敢在霜前折,
九日應從籬下收。
我有孀慈今鶴發,
年年益壽向伊謀。
顏巷雖貧樂有馀,
簞瓢終不換金珠。
長安大第連云起,
還有君家此樂無。
節近清明時候。
煙柳絲絲綠瘦。
女伴戲秋千,玉臂半揎羅袖。
生受。
生受。
斗草喃喃頻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