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一九三
欲得不招無間業,
對境無心心自歇。
何須苦苦外馳求,
靈光獨耀如明月。
欲得不招無間業,
對境無心心自歇。
何須苦苦外馳求,
靈光獨耀如明月。
想要不造下無間地獄的惡業,面對外境不起心念,心自然就會停歇。何必苦苦向外界去追求呢,自身的靈性光芒獨自閃耀,就像明月一樣。
無間業:佛教術語,指犯了會墮入無間地獄的極重惡業。
對境無心:面對各種外境時,不生起貪嗔癡等妄念。
靈光:指人的靈性、佛性。
《證道歌》是永嘉玄覺禪師所作,是闡述禪法修行的作品。當時佛教禪宗盛行,強調通過內心的覺悟來證得佛道。永嘉玄覺禪師創作此詩是為了向世人傳達修行的方法和道理,勸人回歸內心,擺脫對外在的執著。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通過內心修行避免造惡業,擺脫對外在的追求,回歸內心的清凈覺悟。它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清晰地闡述了禪宗的修行理念,在禪宗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后世修行者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縣連秦漢舊離宮,分付詩人勝武功。
帶職遠辭書殿去,攜家深入畫圖中。
庭莎曉潤終南雨,檻竹寒搖渭水風。
百里封疆三館客,折腰休嘆似陶公。
去年暨今夏,承詔祠天神。昔當搖落時,宮葉紅紛紛。此來芳春暮,宮草青蓁蓁。
三日奉齋潔,百骸祛垢氛。御署致恭虔,天香何絪缊。監祀黃門郎,攝官紫微臣。
松枝拂劍佩,樹影光搢紳。燈燭晃白晝,香花藹清芬。金殿禮神仙,瑤壇醮星辰。
至誠不為己,玄鑒當福仁。質明祀事畢,復命趨紫宸。
揚鞭入村落,緩轡聊逡巡。麥田少時雨,蠶月無閑人。
自慚懷祿仕,蠹此力穡民。又拋三洞趣,來入九衢塵。
不如韓道士,長此養天真。
笛里聲飄柳色寒,縣齋深在白云間。
孤吟夜倚琴邊月,半醉秋登宅后山。
煙徑樹清苔蘚長,雨塘人散鷺鷥還。
蘭舟有客題詩望,溪上家家晚唱闌。
密疏封來乙夜看,延英召對議安邊。
榮頒紫綬同三品,舊賜朱衣未一年。
白獸捧樽斟御酒,金魚垂鬣惹爐煙。
從今便有公卿望,休夢天臺瀑布泉。
攜家晝錦行,山驛接江城。
使是皇華貴,人還故國榮。
離筵青杏小,別夜子規鳴。
鸚鵡洲邊宿,無忘吊禰衡。
錦里名雖盛,商山艷更繁。別疑天與態,不稱土生根。
淺著紅蘭染,深于絳雪噴。待開先釀酒,怕落預呼魂。
春里無勍敵,花中是至尊。桂須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浮動冠頻側,霓裳袖忽翻。望夫臨水石,窺客出墻垣。
贈別難饒柳,忘憂肯讓萱。輕輕飛燕舞,脈脈息媯言。
蕙陋虛侵徑,梨凡浪占園。論心留蝶宿,低面厭鶑喧。
不忝神仙品,何辜造化恩。自期栽御苑,誰使擲山村。
綺里荒祠畔,仙娥古洞門。煙愁思舊夢,雨泣怨新婚。
畫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祇教三月見,不得四時存。
繡被堆籠勢,臙脂浥淚痕。貳車春未去,應得伴芳罇。
休思官職落青云,且算今冬養病身。
白紙糊窗堪聽雪,紅爐著火別藏春。
旋??官醞漂浮蟻,時取溪魚削白鱗。
況是豐年公事少,為郎為郡似閑人。
三朝文匠百僚師,再秉洪鈞七政齊。
一道白麻來玉署,兩條紅燭上沙堤。
池波尚浴當時鳳,省樹猶存舊日雞。
??冶正開無棄物,應憐折劍在塵泥。
麟喪虛靈囿,鳳衰空帝梧。
陶镕存庶匯,霖雨潤寰區。
舊疏同伊訓,遺章入禹謨。
九原何所恨,猶未滅匈奴。
贈毋中舍
嶺表榆關路崄巇,頒條持節兩無辭。
四方自是男兒事,萬里歸來圣主知。
磧雪舊行閑入夢,貪泉曾飲別留詩。
如今已見功名立,休憶當年一桂枝。
江東多果實,橄欖稱珍奇。
北人將就酒,食之先顰眉。
皮核苦且澀,歷口復棄遺。
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詞。
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
世亂思其言,噬臍焉能追。
寄語采詩者,無輕橄欖詩。
楮冠布褐皂紗巾,曾忝西垣寓直人。
此際暫披因假日,如今長著見閑身。
濯纓未識三湘水,漉酒空經六里春。
不為行香著朝服,貳車誰信舊詞臣。
冬來滁上興何長,唯把吟情入醉鄉。
雪片引詩勝玉帛,梅花勸酒似嬪嬙。
凝眸未厭頻頻落,擁鼻還憐細細香。
謫宦老郎無一物,清貧猶且放懷狂。
乾元門上赭袍光,雉扇初開散御香。
郊祀一千年運祚,赦書三萬里封疆。
人間草木霑皇澤,天上咸韶送壽觴。
惆悵昔年曾侍從,而今翻似鼠拖腸。
元精育萬匯,羽族何茫茫。為怪有鴟鸮,為瑞稱鳳皇。鳳皇不時出,未識五色章。吾生在鄒魯,風土殊遠方。
鳴鳩隨乳燕,日夕巢我梁。翩翾雜鳥雀,穿屋率為常。又從筮仕來,五年居帝鄉。更直入承明,侍宴趨未央。上林聞鶑囀,巧舌如笙簧。鴟鸮徒知名,聞見實未嘗。
頃年謫商山,聽之已悲涼。今茲出內庭,罰郡來永陽。誰知爾??鴂,營巢在城墻。年加睡漸少,秋盡漏且長。鳴嘯殊不已,歷歷含微霜。孺人泣我右,稚子啼我傍。吾心非達士,詎免亦倀倀。
人生縱百歲,忽若石火光。其間有窮通,幽昧難自量。我愛臯與夔,峨冠虞舜堂。簫韶聞九成,丹穴來鏘鏘。又愛閎與散,陳力遇文王。鸑鷟聽岐山,多士周道昌。
嗟嗟漢賈誼,年少謫南荒。故有??鳥賦,倚伏理甚詳。郇公暨鄴侯,放逐同一邦。夜深聞此鳥,韋公涕霑裳。李侯舉酒令,斯音非不祥。坐客如不聞,罰之以巨觴。遂使惡鳥聲,聽之靡所傷。
贊皇貶袁州,懷鸮義亦臧。乃知昔賢哲,未免亦凄遑。況予不肖者,冒寵登朝行。報國惟直道,謀身昧周防。四年兩度黜,鬢發已蒼蒼。雖得五品官,銷盡百煉鋼。
何當解印綬,歸田謝膏粱。教兒勤稼穡,與妻甘糟糠。鳳來非我慶,鸮集非吾殃。優游盡天年,身世俱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