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齋宿竹宮悼姚高士 其五
認取太虛無一物,
本無幻翳況空花。
桃椎思邈還知否,
佳傳寧無良史家。
認取太虛無一物,
本無幻翳況空花。
桃椎思邈還知否,
佳傳寧無良史家。
領悟到太虛之中本無一物,本來就沒有虛幻的障蔽,何況是那空中之花。桃椎和孫思邈是否知曉呢,他們的美好事跡難道就沒有優秀的史家來記載嗎?
太虛:指天空,也指宇宙本體。
幻翳:佛教用語,指虛幻的障蔽。
空花:佛教用語,比喻虛幻或不存在的事物。
桃椎:隋代隱士。
思邈:即孫思邈,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后人尊稱為“藥王”。
佳傳:美好的傳記。
良史家:優秀的史官、史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立冬節齋宿竹宮時創作,可能當時詩人處于一種靜謐、沉思的狀態,結合對姚高士的悼念,引發了對宇宙、人生以及賢才事跡記載等方面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虛幻世界的認識和對賢才事跡記載的關注。其突出特點是融合了佛教哲理與歷史典故,富有思想深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考和創作風格。
無正文。
十幅蒲帆上暮江,二年云木照疏窗。自非臣朔饑難死,便使奴星氣已降。萬里鴻嗷歌怨咽,三秋蟻穴夢紛龐。烏衣門巷人誰識,孤負春來燕子雙。
肩輿入山疏雨斷,暗月頹云微可睹。泉流淙淙響深竹,插天落落峰四五。樓殿參差起巖腹,鐘瘖梵寂絕僧侶。長橋千步玉虹臥,吟嘯松杉雜龍虎。仙棲咫尺動魂魄,絕世清寒入肺腑。夢中所至今再來,除卻山靈誰可語。
桄榔云深,生來南國多珍麗。翠花金羽。反得為身累。弦管歌凝,俛嘿含幽意。秋風起。云山迢遞。無計能飛去。
嘗為武林客,歡洽快平生。誰知分袂江滸,西往復東行。今日簿書旁午,明日山川迢遞,愁恨幾時清。回首舊游地,天遠暮云平。鬢雙皤,腸百結,意何成。多應故山猿鶴,笑我尚爭名。盡自轟轟烈烈,到底休休莫莫,何處覓卿卿。夢寐想歸路,濡筆寫心聲。
雪舫夜寒虹貫日,溪亭臘盡柳含春。將軍結發開全武,隱者逃名愧子真。醉里都忘詩格峻,燈前但愛酒杯頻。芼羹青點沿墻薺,斫鲙冰飛出網鱗。稽古尚能窺草圣,送窮端欲致錢神。周南老去文章在,同谷歌終手腳皴。擉鱉歸來還自笑,聞雞起舞意誰嗔。盍簪豈料有今夕,明日桃源又問津。
辭章絕俗,翰墨入神。逸氣狂才,不受狎馴。我思人言,于子則似。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思晴好,晨起望籬東。畢竟陰晴排日子,大都行止聽天公。且住此山中。
釵冷。鬢云晚。羅袖拂人花氣暖。風流公子來應遠。半倚瑤琴羞懶。云寒日暮天微霰。無處不堪腸斷。
仲明我友一肝腸,愛子慇勤出妙方。病后藥囊真壁壘,老來貝葉是資糧。
道路已三月,山川猶昔年。繡花紅委地,刺水綠平田。生計付身外,兒曹慰眼前。愈知貧有味,無夢到愁邊。
蒼崖絕壁長瓊腴,靈府煩蒸藉掃除。老楮群雞甘下箸,乖龍左耳避珍蔬。
無正文。
坰野誅茅客有家,蟫編猶守舊生涯。移山似入愚公谷,掛席何勞長者車。隴上牛羊齊一飽,亂馀桃李已三華。蟲天蟻夢休回首,坐擁熏爐到日斜。
攢列萬松青,山開孔雀屏。嵐光出膏沐,仙子示顏形。疊石寒溪沸,憑巖古木獰。欲將泉洗眼,小坐護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