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海昌女史李是庵水墨牡丹
元輿賦里識芳姿,
玉篆牌懸第幾枝。
想見深閨多逸韻,
今毫不用買胭脂。
元輿賦里識芳姿,
玉篆牌懸第幾枝。
想見深閨多逸韻,
今毫不用買胭脂。
從元輿的賦里知曉了牡丹的芳姿,不知這畫中牡丹如同掛著玉篆牌的第幾枝。能想象出深閨中的女史有諸多高雅逸致,作畫用毛筆,都不用買胭脂來描繪牡丹。
元輿賦: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牡丹賦》,該賦對牡丹進行了精彩描寫。
玉篆牌:古代宮廷中給花卉掛牌,用玉篆書寫名稱等信息,這里指牡丹。
今毫:應是“金毫”,指毛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看到海昌女史李是庵所畫的水墨牡丹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文化氛圍濃厚,女性也有一定的藝術創作空間,詩人被女史的畫作和才情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女史的才情和畫作。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聯想和簡潔的語言展現女史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對女性藝術創作的關注。
恰好江南櫻筍天,云間獨鶴正言還。
囊中詩句都呈秀,檻外花枝倍覺妍。
漫說明經能證佛,且來平地作游仙。
人生何事論榮辱,畫餅功名值幾錢。
塤篪應向雪中吹,
猶喜城邊見左思。
料得鹡鸰原上淚,
未曾秋到已先披。
古廟爐灰冷,
長江煙水寒。
再三撈摝得,
難上酒臺盤。
使者解金龜,春風倒接?。
柳絲繅燕子,花瓣掠魚兒。
水綠平鋪綺,山青遠畫眉。
落梅新制曲,紅袖隔船吹。
小閣枕清流,一霎蓮塘雨。
風遞幽香入檻來,枕簟全無暑。
遐想似花人,閱歲音塵阻。
物是人非空斷腸,夢入芳洲路。
青春忽已過,白發不須驚。招隱尋居士,論文訪友生。
到來塵慮息,歸去夢魂清。尚想穿幽徑,楸花間紫荊。
花落春臺靜,鶯啼曉枕驚。竹間流水過,窗外白云生。
襟抱懷冰爽,詩篇叩玉清。荒唐漆園吏,環堵但披荊。
王河堤畔覓驢騎,王述形容果似誰。
食斷桂煙蚨母盡,書過梅雨雁奴遲。
緇塵荏苒迷翔鷺,緗帙凋零負鑄龜。
欲向銓衡乞閒散,南曹衙退有幽期。
巍峨高閣倚山墩,徑入藤蘿俗不渾。
厭逐天涯違白社,欣從家圃對青樽。
不妨褦襶恣游眺,況有騷人共謔言。
醉后村煙看漸翥,花陰移席坐云痕。
青蘿太史赤城仙,祠墓東西近接連。
江漢炳靈遷謫地,乾坤正氣革除年。
華池澹佇滄浪水,柏寢寒通雪嶺煙。
不向一臺逢二妙,何由投簡和新篇。
歌席上,無賴是橫波。寶髻玲瓏敧玉燕,繡巾柔膩掩香羅。人好自宜多。
無個事,因甚斂雙蛾。淺淡梳妝疑見畫,惺忪言語勝聞歌。何況會婆娑。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虛云臨滉漾,橋勢對隆穹。
環佩佳人去,汀洲翠帶空。
橘船過砌下,蘭棟起云中。
欲問芳菲地,吳王一廢宮。
小園風雨桃花盡,江泛桃花汛。
激礁拍岸遠無聲,卻見后波前浪盡崢嶸。
憑欄無語情猶切,眼底煙波闊。
夜來雷似鼓聲催,似問憑誰只手挽潮回?
心似長條不自持,東風搖飏幾千絲。
六年舍下同吟地,一宿江頭送遠時。
弟兄何處采山薇,
白雪空多豈療饑。
頗恨年年沙上雁,
秋來偏自向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