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虞雜取米鹽瑣事,成二十四詩,余讀而悲之,勉答其半,韻既不次,語復不倫。亦猶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屬和也 其九 綿
黃綿襖子易經過,
夜坐其如徹骨何。
我手倘然同佛手,
袖中少許是兜羅。
黃綿襖子易經過,
夜坐其如徹骨何。
我手倘然同佛手,
袖中少許是兜羅。
黃色的綿襖雖能讓人輕易熬過寒夜,可獨坐時徹骨的寒意又該如何抵擋?倘若我的手能像佛的手一樣溫暖,袖中那一點綿絮便是柔軟的兜羅綿。
黃綿襖子:用黃色絲綿制成的冬衣,代指御寒衣物。
易經過:輕易度過(寒夜)。
徹骨:形容寒冷透入骨髓。
佛手:佛教中佛的手掌,常象征慈悲與溫暖。
兜羅:即兜羅綿,佛教用語,指柔軟的絲綿,出自《法華經》等典籍,此處代指綿絮。
此詩為作者回應友人臣虞所寫二十四首反映日?,嵤碌脑娮鞫鳌3加菰娭卸鄬懮钇D辛,作者讀之生悲,故勉強和詩一半,強調非刻意應和,而是情感共鳴。此首以‘綿’為主題,聚焦御寒衣物,映射平凡生活的不易。
詩借黃綿襖御寒的日常場景,刻畫寒夜獨坐的艱辛,又以佛手、兜羅綿隱喻溫暖,于平實中見深沉。既回應友人對生活瑣事的關注,亦傳遞出對平凡艱辛的共情與慰藉。
瞻言太華,奠方作鎮。典冊是膺,等威以峻。上公奉儀,祀宗薦信。介祉萬邦,永配坤順。
由來昭武勝天臺,淑氣俄鐘命世材。天上月華方攝兔,人間春色已先梅。長庚夢白真無敵,嵩岳生申世有開。直恐龍陂清澈底,照人都入骨毛來。
昔曾驅瘦馬,沖雪過滎陽。不悟當時景,蕭然在此堂。
一筇五老幾相攜,吟得詩成竟未題。易地不干渠輩事,樵夫只合管樵溪。
伐竹聲猶在,懸車斂暝川。驛陰孤艇系,天際一人旋。搖落嗟何及,瘡痍奈未痊。寒宵頗幽事,燒燭玩茶煙。
寶冊瓊瑤重,新庭松桂香。雪消春未動,碧瓦麗朝陽。
今秋氣候異,九月猶炎蒸??托锌囫Y驅,弭節南昌城。茲邦實巨鎮,人事相頻仍。招邀荷地主,疏傭怯承迎。思惟庚辰變,叛逆干天刑。兵戈苦騷屑,殺戮何縱橫。我行經故墟,鳴禽寂無聲。慘淡來悲風,酒帶戰血腥。壯哉孫與許,英風凜猶生。無由寄一尊,淚灑江濤清。
蔞蒿鮮滑勝雞蘇,滿尺河豚玉作膚。漫說江鄉美庖傳,幾曾風味似莼鱸。
隋煬棄中國,龍舟巡海涯。春風廣陵苑,不見秦宮花。
城闕參差樹色新,馬頭十丈帝京塵。西山閱盡人間世,不及南屏面目真。
月映東窗似玉輪,未央前殿絕聲塵。宮槐花落西風起,鸚鵡驚寒夜喚人。
連朝赤帝行躔道,熱屬炎官張火纛。殘書欲讀眼生花,新句雖成愁寫草。宵來猛雨疑山倒,接畛清泉活枯槁。云巢百事任安排,只向天公求一飽。
舄已飛王令,刀俄佩呂虔。移官滄海上,候吏大江前。柳葉千家笛,桃花十里船。湖山真勝絕,獨少伯牙弦。
晴碾春龍斗小窗,飲慳難遣睡魔降。翩然夢繞滄洲去,白馬波寒槳一雙。
六月四日登草閣,云薄林深暑氣消。無賴野鶯飛個個,不知風雨一朝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