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感寓,示閑云
兩足日著土,閑居淡無味。
登舟未半程,舉步思履地。
系纜爭上坡,如恐不容遂。
乘風亦可悅,水懦固無畏。
徒以人情乖,嗜樂輕其易。
子者皆非美,奪者罔不貴。
物理茍不推,耄老同兒戲。
兩足日著土,閑居淡無味。
登舟未半程,舉步思履地。
系纜爭上坡,如恐不容遂。
乘風亦可悅,水懦固無畏。
徒以人情乖,嗜樂輕其易。
子者皆非美,奪者罔不貴。
物理茍不推,耄老同兒戲。
雙腳每日踩著土地,閑居時只覺生活平淡乏味。登上船還未行至半程,抬腳便懷念起腳踏實地的感覺。系好纜繩爭著往岸上走,好像唯恐不能順利前行。乘風而行也能令人愉悅,水勢和緩本就不必畏懼。只因為人心乖戾無常,貪圖享樂便輕視了簡單的道理。得到的東西都不算美好,爭奪的事物卻沒有不貴重的。若不推究事物的規律,到老都像孩童游戲般無知。
著土:腳踩著土地。著,附著、接觸。
遂:順利、如愿。
水懦:水勢和緩、柔和。懦,柔弱。
乖:違背常理,不合情理。
子者:指自然獲得的事物。與后文“奪者”(爭奪而來的事物)相對。
物理:事物的規律、道理。
推:推究、探究。
耄老:年老,指老年人。
此詩當為作者舟行途中所作。通過自身行船時對陸地的懷念、觀察到世人爭逐上岸的急切狀態,結合對人情世態的體悟,引發對事物規律與人生態度的思考而創作。
全詩以舟行體驗為引,由生活細節延伸至對人情物理的批判,指出若不推究事物規律,縱使年老仍如兒戲。語言通俗,哲理深刻,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敏銳觀察與理性思考。
析析上荒原,霜林赤葉翻。
孤帆天外出,遠戍日中昏。
摘橘防深刺,攀蘿畏斷根。
何堪衰草色,一酌送王孫。
無辭一杯酒,昔日與君深。
秋色換歸鬢,曙光生別心。
桂花山廟冷,楓樹水樓陰。
此路千余里,應勞楚客吟。
古樹千年色,蒼崖百尺陰。
發寒泉氣靜,神駭玉光沉。
上穴青冥小,中連碧海深。
何當煙月下,一聽夜龍吟。
古岸扁舟晚,荒園一徑微。
鳥啼新果熟,花落故人稀。
宿潤侵苔甃,斜陽照竹扉。
相逢盡鄉老,無復話時機。
二十逐嫖姚,分兵遠戍遼。
雪迷經塞夜,冰壯渡河朝。
促放雕難下,生騎馬未調。
小儒何足問,看取劍橫腰。
一聞河塞上,非是欲權兵。
首尾誠須畏,膏肓慎勿輕。
多門徒可入,盡室且思行。
莫為無媒者,滄浪不濯纓。
久病倦衾枕,獨行來訪君。
因逢歸馬客,共對出溪云。
新月坐中見,暮蟬愁處聞。
相歡貴無事,莫想路歧分。
可惜東林寺,空門失所依。
翻經謝靈運,畫壁陸探微。
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稀。
殷勤話僧輩,未敢保儒衣。
送出南溪日,離情不忍看。
漸遙猶顧首,帆去意難判。
最恨臨行夜,相期幾百般。
但能存歲節,終久得同歡。
垂老歸休意,棲棲陋巷中。
暗燈棋子落,殘語酒瓶空。
滴冪侵簷露,虛疏入檻風。
何妨一蟬嘒,自抱木蘭叢。
萬里南遷客,辛勤嶺路遙。
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
瘴海須求藥,貪泉莫舉瓢。
但能堅志義,白日甚昭昭。
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日月中堂見,江湖滿座看。夜凝嵐氣濕,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
右丞今已歿,遺畫世間稀。咫尺江湖盡,尋常鷗鳥飛。山光全在掌,云氣欲生衣。以此常為玩,平生滄海機。
歷歷四弦分,重來上界聞。
玉盤飛夜雹,金磬入秋云。
隴霧笳凝水,砂風雁咽群。
不堪天塞恨,青冢是昭君。
重重作閨清旦??,
兩耳深聲長不徹。
深宮坐愁百年身,
故鄉不歸誰共穴,
石上作蒲蒲九節。
舊宅人何在,空門客自過。
泉聲到池盡,山色上樓多。
小洞生斜竹,重階夾細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