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山寺
水月光中全體現,
波濤涌處定珠圓。
每因王事參差過,
更羨仙山晻靄邊。
水月光中全體現,
波濤涌處定珠圓。
每因王事參差過,
更羨仙山晻靄邊。
在水色與月光的交融中,金山寺的全貌清晰顯現;波濤翻涌之處,那如定珠般的寺影更顯圓潤圓滿。常常因公務在身而匆匆路過,更羨慕那仙山在云霧繚繞的邊際。
定珠:佛教用語,比喻如明珠般穩定、珍貴之物,此處或指金山寺在波濤中的穩固姿態。
王事:指朝廷或公家的事務,代指公務。
參差:此處意為紛繁、多次,形容因公務頻繁經過。
晻靄(ǎn ǎi):云霧朦朧、若隱若現的樣子。
金山寺為江南名剎,地處長江之畔,自古為文人題詠之地。此詩或作于詩人因公務途經金山時,面對水色山光的壯麗景色,結合自身行役之累,生發出對自然與超脫之境的向往。
詩中通過描繪金山寺在水月波濤中的獨特景象,由景及情,表達了對公務繁忙的感慨與對仙山意境的向往,語言簡練而意境幽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情感的細膩表達。
借馬登高日已曛,一尊眊氉自相親。可憐山奧無多地,著盡秋來沒興人。
海陵蕭寺里,獨客感秋深。只有君知己,更無人聽琴。鹡鸰天共影,促織夜偏吟。回首南塘路,凋殘楓樹林。
聞子賦茆屋,來歸在何年?索居間楚越,連峰郁參天。緬懷巖中隱,磴道窮扳緣。江云動蒼壁,山月流澄川。朝采石上芝,暮漱松間泉。鵝湖有前約,鹿洞多遺篇。寄子春鴻書,待我秋江船。
草滿三春綠,山留萬古青。呼兒欣解意,應俗憚勞形。采菌敲寒木,收魚照夜汀。祗應老崖谷,束帶尚論經。
啼鳥喚我覺,檐日行且午。累累出葉鶯,庭雀鳴欲乳。妻兒病酒睡,雞犬樂其侶。風光不我違,舍醉何有度。
歲月還箕尾,風云暗上臺。定超三界外,元自九天來。冰木逡巡合,泉門颯沓開。太平雖已見,吾道亦悠哉。
小筑婁江畔,蕭然四壁空。斷橋流水外,茆屋亂云中。有意交胡質,長歌問陸通。猶憐傅舍客,彈鋏臥秋風。
晉畫唐吟老愈奇,堪嗟動轉是風機。幸能栩栩形中去,何不蘧蘧夢里歸。
秋氣日惻惻,秋空日凌凌。上無枝上蜩,下無盤中蠅。豈不感時節,耳目去所憎。清曉卷書坐,南山見高棱。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豈謂吾無能。
喜逢生日。僂指今年方六十。次第回春。甲子從頭又一新。敬馳一曲。付與歌兒勤為祝。滿勸金鐘。試問蟠桃幾度紅。
列宿森羅見景星,祥光直與月同明。太平有象于今見,垂拱無為人自寧。
病告看看近兩旬,登高一一聽諸鄰。佩萸誰是佩刀者,落帽多應落解人。
荊楚留連似失時,涪城歡飲類狐疑。軍中劉曄誇言語,豈識英雄為義遲。
君莫歌九章,歌以傷我心。微言破寥寂,重以離別吟。別離悲尚淺,言微感逾深。瓦缶易諧俗,誰辯黃鐘音?
蕭蕭垂素發,渺渺泛滄波。過眼江山好,離家日月多。詩名終不朽,世事復如何。一往五湖上,蒼茫問釣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