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監端午前一日以詩送甜苦筍末章有謝絕香蒲與酒壺之句以五絕句送酒 其五
湖光可吸太清孤,
漁父鳴鞭少得無。
幸自有詩酬午節,
不應無酒住西湖。
湖光可吸太清孤,
漁父鳴鞭少得無。
幸自有詩酬午節,
不應無酒住西湖。
湖光清澈仿佛可以吸入,天空顯得孤遠空闊;漁父揮鞭的聲響,這樣的場景難道沒有嗎?幸好有詩作來慶祝端午佳節,不應沒有美酒相伴留在西湖。
太清:指天空或自然元氣,此處形容廣闊的天宇。
鳴鞭:揮鞭發出聲響,這里指漁父勞作時的動作。
少得無:疑問語氣,意為“難道沒有”或“是否少有”。
酬:酬答、慶祝,此處指以詩慶賀端午節。
午節:即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
此詩為詩人回應劉知監端午前送來的詩而作。對方詩中曾“謝絕香蒲與酒壺”,詩人則以五首絕句送酒,此為第五首,作于端午前夕,體現友人之間以詩酒互贈的雅誼。
全詩圍繞端午送酒展開,借湖光漁父的場景烘托節令氛圍,強調詩酒相酬的雅趣,既回應友人詩中“謝酒”之意,又傳遞共慶佳節的真摯情誼,語言質樸而情感深厚。
五馬踟躕在路岐,
南來只為看花枝。
鶯銜蝶弄紅芳盡,
此日深閨那得知。
細雨晴深小苑東,
春云開氣逐光風。
雄兒走馬神光上,
南歸路極天連海,
惟有相思明月同。
別夢雖難覺,
悲魂最易銷。
殷勤淮北岸,
鄉近去家遙。
宵直丹宮近,風傳碧樹涼。
漏稀銀箭滴,月度網軒光。
鳳詔裁多暇,蘭燈夢更長。
此時顏范貴,十步舊連行。
千里豈云去,欲歸如路窮。
人間無暇日,馬上又秋風。
破月銜高岳,流星拂曉空。
此時皆在夢,行色獨匆匆。
西江浪接洞庭波,
積水遙連天上河。
鄉信為憑誰寄去,
汀洲燕雁漸來多。
憐君此去過居延,古塞黃云共渺然。
沙闊獨行尋馬跡,
聞有故交今從騎,何須著論更言錢。
湖南樹色盡,了了辨潭州。
雨散今為別,云飛何處游。
情來偏似醉,淚迸不成流。
那向蕭條路,緣湘篁竹愁。
此地聞猶惡,人言是所之。
一家書絕久,孤驛夢成遲。
八月三湘道,聞猿冒雨時。
不須祠楚相,臣節轉堪疑。
劍閣迢迢夢想間,
行人歸路繞梁山。
明朝騎馬搖鞭去,
秋雨槐花子午關。
瑤華瓊蕊種何年,
蕭史秦嬴向紫煙。
時控彩鸞過舊邸,
摘花持獻玉皇前。
此僧迷有著,因病得尋師。
話盡山中事,歸當月上時。
高松連寺影,亞竹入窗枝。
閑憶草堂路,相逢非素期。
帝京元巳足繁華,
細管清弦七貴家。
此日風光誰不共,
紛紛皆是掖垣花。
砧杵聞秋夜,裁縫寄遠方。
聲微漸濕露,響細未經霜。
蘭牖唯遮樹,風簾不礙涼。
云中望何處,聽此斷人腸。
新參將相事營平,錦帶骍弓結束輕。
曉上關城吟畫角,近喜扶陽系戎相,從來衛霍笑長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