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集法源寺看丁香示右衡惺憔兩同年
閉門常聽寺樓鐘,
近局芳時偶涉縱。
雨蕊煙梢如掩抑,
佛香梵唄與從容。
朋游代謝一尊酒,
世事生枯百歲松。
幻取花枝歸坐對,
故應懷抱向人慵。
閉門常聽寺樓鐘,
近局芳時偶涉縱。
雨蕊煙梢如掩抑,
佛香梵唄與從容。
朋游代謝一尊酒,
世事生枯百歲松。
幻取花枝歸坐對,
故應懷抱向人慵。
平日閉門常聽寺院鐘樓的鐘聲,臨近花期才偶爾縱情出游。細雨中的花蕊、煙靄里的枝梢似含情隱抑,佛香與誦經聲相伴更顯從容。朋友聚散不過共飲一杯酒,世事興衰如同百年松樹的榮枯。暫且取來花枝歸來相對而坐,本就該胸懷淡泊,對人倦怠。
近局:臨近,靠近。
芳時:花開的美好時節,此指丁香花期。
涉縱:涉足縱游,指出游賞景。
掩抑:含蓄、隱微,形容花姿含雨的柔美。
梵唄(fàn bài):佛教徒念經誦贊的聲音。
代謝:交替更迭,此指朋友聚散。
生枯:榮枯,指事物的興盛與衰敗。
幻取:暫且取,含短暫、虛幻之意。
慵:倦怠,此處指淡泊不爭的心境。
法源寺為北京千年古剎,以丁香著稱。晚清文人多于此雅集。詩人與科舉同榜友人(右衡、惺憔)于春日雨中共賞丁香,觸景生情,作此詩寄懷,反映了當時文人群體借自然之景抒人生感慨的常見主題。
全詩以雨中賞丁香為線索,將古寺鐘聲、佛香梵唄與朋游世事結合,由景及情,含蓄表達對聚散無常的達觀與淡泊心境。語言典雅,意境幽遠,是晚清文人雅集酬唱的典型作品。
江左名流共往還,白樓何許只青山。不須商略閑今古,物換星移俯仰間。
孤山蹤跡迥無邊,醉里羅浮別有天。春信挽回風冉冉,角聲吹斷月娟娟。石橋清趣將吟遠,紙帳空香入夢傳。覺后欲尋渾不見,淚痕殘雪暝浮煙。
屋漏沿窗玉篆斜,索居蒸濕度年華。銜冤欲訴中都獄,抱義難酬漂母家。地隔五湖秋雁絕,草荒三徑曉猿嗟。幸君數送瓊瑤句,枯蘗蒙春亦吐花。
聞道金雞下赦竿,廿年今始脫南冠。淚凝狴犴傷公冶,血灑弓衣愧木蘭。絕域丹誠生馬角,九重雷雨洗忠肝。遙知多病垂衰母,應為嬌兒進一餐。
兩株銀杏江邊老,花者是公實者母。天生神物必有偶,獨坐空房今白首。
釣絲秋雪,履跡斜曛,野塘涼意初著。影沒鳧翁,換蒲稗、春波綿邈。低艇誰移,短簃孤坐,鬢霜驚覺。又迷茫萬點,做弄新愁,還飄到、閒池閣。微波自不通潮,甚驚塵亂飐,冷絮回薄。卷葉西風,輕和入、數聲哀角。更休問、江湖雁影,眼底秋心仗誰托。夢里滄洲,一般清淺,有紅桑花落。
海內文章伯,朝端禮樂英。一言興寶運,三入濟群生。命與才相偶,年將位不并。臺星忽已坼,流慟軫皇情。
天上星,眼中睛。星無悟人之意,睛無矚物之情。以理而會,自誠而明,究竟何曾有道成。
老去交青喜更真,尊開不速客三人。官從絳帳原非□,坐有青氈不是貧。綵筆曾誇今董馬,白頭方結老朱陳。諸公臺閣君休羨,猶勝荷鋤草莽臣。
西風幾載動邊塵,不見長平奉國珍。汗浹歷時嘶石馬,鋒銷何日鑄金人。消磨日月平生志,慚愧煙霞自在身。天意不關人事倦,新醅小漉葛頭巾。
遙山信步到,一半不知名。紅樹路旁出,白云橫上生。折花妨鳥語,驅石激泉聲。清磬響幽寺,空林秋月明。
橫戈壯往斃蠻酋,見說文儒武更優。大節能全昔嶺上,忠魂常繞浣花頭。天恩疊沛簪纓續,史筆詳書汗簡留。良牧功勛難再睹,祗馀姓字永千秋。
遮個村僧,只好聞名。尾巴才露,天下人憎。不識巖頭密啟處,剛言悟得仰山禪。遮場敗露難遮蓋,留與兒孫萬世傳。
飛來一幅驚鴻影。渴念都消盡。湖山猶記晚妝遲。仿佛殷勤旅舍夜談時。不堪自撫塵容貌。愧泛瓊瑤報。那番嫩約要重尋。無恙秋風掃徑待君臨。
百卉凄以腓,游行散我矚。夕風一何瑟,入園乃華馥。菊也紛其英,修篁積寒綠。人生匪金鐵,榮落譬草木。磬折者誰子,誓死日爭逐。賢貴與賤愚,滅去孰還復。鳥雀各有安,無為智者辱。北風胡雁急,小禽亦南飛。輕俠群少年,求伺爭有為。弋彈無遺木,畢施在中逵。百發不一獲,用心良足嗤。黃雀墮計中,鳴咷如得依。白鵠舉云漢,覽之心內悲。小大有分量,瑣瑣豈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