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五首 其四
賢者儻畏死,世論終不公。
古若不置死,何藉誅妖兇。
荊舒底奸鬼,廟食丘軻同。
舉世知其非,囁嚅不敢攻。
著書斥日錄,獨一陳了翁。
禍至裂宇宙,板蕩中原空。
筆削討厥罪,乃在乾淳中。
我讀四朝史,方知天聽聰。
賢者儻畏死,世論終不公。
古若不置死,何藉誅妖兇。
荊舒底奸鬼,廟食丘軻同。
舉世知其非,囁嚅不敢攻。
著書斥日錄,獨一陳了翁。
禍至裂宇宙,板蕩中原空。
筆削討厥罪,乃在乾淳中。
我讀四朝史,方知天聽聰。
賢能之人如果畏懼死亡,世間的輿論終究不會公正。古人若不將惡人處死,又怎能借助刑罰誅滅妖兇?像那荊舒之地的奸邪之輩,竟與孔丘、孟軻一樣享受廟中祭祀。全天下人都知道他的錯誤,卻欲言又止不敢抨擊。唯有陳了翁著書斥責《日錄》。后來災禍降臨撕裂天地,動蕩中中原變得一片空蕩。對其罪行的筆伐聲討,竟發生在乾道、淳熙年間。我讀四朝史書才明白,上天的聽聞是如此明察。
儻(tǎng):同'倘',如果。
置死:處死。
荊舒:指王安石,因其封荊國公,籍貫撫州臨川(古屬楚地,又稱'荊'),'舒'或代指其地域。
廟食:立廟奉祀。
丘軻:孔丘(孔子)、孟軻(孟子)。
囁嚅(niè rú):欲言又止、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
陳了翁:陳瓘(guàn),字瑩中,號了翁,北宋官員、學者,曾著書批判王安石《熙寧日錄》。
板蕩:出自《詩經·大雅》中的《板》《蕩》篇,代指社會動蕩、亂世。
乾淳:南宋孝宗年號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的并稱。
四朝史:可能指記錄北宋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歷史的史書。
此詩為陸游晚年所作,結合其對北宋黨爭與王安石變法的長期關注而發。南宋孝宗乾淳年間,朝廷對北宋歷史的反思逐漸深入,陸游通過回顧神宗至欽宗四朝史實(尤其是對王安石及其變法的評價),借古喻今,表達對歷史公正的信念,暗含對南宋士風的針砭。
全詩以歷史批判為核心,通過'賢者畏死致世論不公—奸邪受祀而世人緘默—陳了翁獨斥—歷史終討其罪'的脈絡,揭示'天聽聰'的歷史規律,既批判世俗懦弱,又肯定敢言者的價值,是陸游史論詩的典型代表。
晴云輕漾,熏風無浪,開樽避暑爭相向。映湖光,逞新妝。 笙歌鼎沸南湖蕩,今夜且休回畫舫。風,滿座涼;蓮,入夢香。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題滿傷春句。 春若有情應解語,問著無憑據。江東日暮云,渭北春天樹,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愁與西風應有約,年年同赴清秋。舊游簾幕記揚州。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 羅帶鴛鴦塵暗澹,更須整頓風流。天涯萬一見溫柔。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閑亭榭。分付畫船且慢者。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桃花也解愁,點點飄紅玉。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陽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開半面,情滿徐妝。 風絲一寸柔腸,曾在歌邊惹恨,燭底縈香。芳機瑞錦,如何未織鴛鴦。人扶醉,月依墻,是當初、誰敢疏狂!把閑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訪戴歸來,尋梅懶去,獨釣無聊。 一個飲羊羔紅爐暖閣,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興為催租敗,歡因送酒來。酒酣時詩興依然在。黃花又開,朱顏未衰,正好忘懷。管甚有監州,不可無螃蟹。
煙光搖縹瓦,望晴檐多風,柳花如灑。錦瑟橫床,想淚痕塵影,鳳弦常下。倦出犀帷,頻夢見、王孫驕馬。諱道相思,偷理綃裙,自驚腰衩。 惆悵南樓遙夜,記翠箔張燈,枕肩歌罷。又入銅駝,遍舊家門巷,首詢聲價。可惜東風,將恨與、閑花俱謝。記取崔徽模樣,歸來暗寫。
山光如淀,湖光如練,一步一個生綃面。叩逋仙,訪坡仙, 揀西湖好處都游遍,管甚月明歸路遠。船,休放轉;杯,休放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