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漢書二首 其二
季英行年九十八,
猶灌園蔬授六經。
我欲圖之置齋壁,
世無顧陸善丹青。
季英行年九十八,
猶灌園蔬授六經。
我欲圖之置齋壁,
世無顧陸善丹青。
向長(季英)活到了九十八歲,仍然親自澆灌菜園的蔬菜、傳授六經學問。我想將他的形象畫下來掛在書齋墻上,可惜世間已沒有顧愷之、陸探微這樣擅長繪畫的高手。
季英:向長的字(一說為“子平”),東漢隱士,《后漢書·逸民傳》載其晚年隱居,“潛隱于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灌園蔬:澆灌菜園中的蔬菜,指從事農耕自給。
授六經:傳授《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儒家經典。
顧陸:指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宋畫家陸探微,二人并稱“顧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負盛名的畫家。
丹青:原指繪畫用的紅色和青色顏料,代指繪畫藝術。
此詩為蘇軾讀《后漢書·逸民傳》后所作組詩之一。向長(季英)作為東漢隱士,晚年隱居躬耕、傳經授道的事跡,契合蘇軾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故借詩抒發對其品格的贊賞。
全詩通過刻畫向長高齡仍躬耕傳經的形象,贊美其安貧樂道的隱士精神;末句以“無顧陸”的遺憾收束,側面烘托對向長的推崇。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體現了蘇軾對隱逸文化的深刻認同。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冠蓋仍為里,沙臺尚識名。
山光晴后綠,江色晚來清。
為問東流水,何時到玉京。
澹蕩春光滿曉空,逍遙御輦入離宮。
山河眺望云天外,
即此歡娛齊鎬宴,唯應率舞樂熏風。
宿雨清龍界,晨暉滿鳳城。
升攀重閣迥,憑覽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紆余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處處風煙起,欣欣草木榮。
故人不可見,冠蓋滿東京。
試陟江樓望,悠悠去國情。
楚山霞外斷,漢水月中平。
公子留遺邑,夫人有舊城。
蒼蒼煙霧里,何處是咸京。
單于犯薊壖,驃騎略蕭邊。
南山木葉飛下地,三軍遙倚仗,萬里相馳逐。
旌旆悠悠靜瀚源,馬蹄凍溜石,胡毳暖生冰。
云沙泱漭天光閉,近見行人畏白龍,遙聞公主愁黃鶴。
陽春半,岐路間,陣云不散魚龍水,雨雪猶飛鴻雁山。
山嶂連綿不可極,漢將紛紜攻戰盈,胡寇蕭條幽朔清。
韓君拜節偏知遠,但使將軍能百戰,不須天子筑長城。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
曠然萬里余,際海不見山。
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閑。
問鄉何處所,目送白云還。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結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疾風卷溟海,萬里揚砂礫。仰望不見天,昏昏竟朝夕。
是時軍兩進,東拒復西敵。蔽山張旗鼓,間道潛鋒鏑。
精騎突曉圍,奇兵襲暗壁。十月邊塞寒,四山冱陰積。
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昔我事討論,未嘗怠經籍。
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不分君恩斷,新妝視鏡中。
容華尚春日,嬌愛已秋風。
枕席臨窗曉,帷屏向月空。
年年后庭樹,榮落在深宮。
年光陌上發,香輦禁中游。
草綠鴛鴦殿,花明翡翠樓。
寶杯承露酌,仙管雜風流。
今日陪歡豫,皇恩不可酬。
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
水榭宜時陟,山樓向晚看。
席臨天女貴,杯接近臣歡。
圣藻懸宸象,微臣竊仰觀。
落日啼連夜,孤燈坐徹明。
卷簾雙燕入,披幌百花驚。
隴上寒應晚,閨中織未成。
管弦愁不意,梳洗懶無情。
去歲聞西伐,今年送北征。
容顏離別盡,流恨滿長城。
丞相登前府,尚書啟舊林。
式閭明主睿,榮族圣嬪心。
川狹旌門抵,巖高蔽帳臨。
閑窗憑柳暗,小徑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萬籟吟。
蘭迎天女佩,竹礙侍臣簪。
宸翰三光燭,朝榮四海欽。
還嗟絕機叟,白首漢川陰。
江南日暖鴻始來,柳條初碧葉半開。
玉關遙遙戍未回,青樓明鏡晝無光,紅帳羅衣徒自香。
妾恨十年長獨守
九月蓬根斷,三邊草葉腓。
風塵馬變色,霜雪劍生衣。
客思愁陰晚,邊書驛騎歸。
殷勤鳳樓上,還袂及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