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丙午之間在館職編輯政藝通考開局于宣武門西鉛槧之馀同人談宴極樂繼乃先后補外余亦于丁未春出守湖州李新吾前輩為作書堂對雨圖以紀陳跡徵題成冊偶一檢視不勝聚散盛衰之感自題冊尾
諸賢攘臂話匡時,笑煞鷦鷯戀故枝。
呴沫相將情復爾,上車不落誚奚辭。
雞鳴雨晦懷人夢,驪唱春明惜別詞。
莫道蓬萊今水淺,江湖一概更何之。
諸賢攘臂話匡時,笑煞鷦鷯戀故枝。
呴沫相將情復爾,上車不落誚奚辭。
雞鳴雨晦懷人夢,驪唱春明惜別詞。
莫道蓬萊今水淺,江湖一概更何之。
諸位賢才振臂談論著匡救時世,可笑我如鷦鷯般眷戀舊枝。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情誼依舊,面對外任的調遣又怎忍推辭。雨霧迷蒙的清晨懷想友人入夢,春日都城外唱起惜別的驪歌。不要說蓬萊仙境如今水淺難駐,這江湖漂泊的日子又能去往何處?
攘臂:捋袖伸臂,形容激奮談論的樣子。
鷦鷯(jiāo liáo):一種小鳥,《莊子·逍遙游》有“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此處比喻自己眷戀舊職。
呴沫相將:出自《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指困境中相互扶持。
上車不落:北魏俗語,指任職未久即外調(《顏氏家訓》載“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
驪唱:《詩經·小雅·驪駒》為古人告別時所唱,后指離別歌。
蓬萊水淺:用《神仙傳》“蓬萊水淺,東海行復揚塵”典故,喻世事變遷。
江湖:指遠離朝廷的地方,與“廟堂”相對。
此詩為作者(當為清末文人)于丁未年(1907)外任湖州時,翻看李新吾所繪《書堂對雨圖》題冊而作。作者曾于乙巳(1905)至丙午(1906)年間在京參與編纂《政藝通考》,與同人宴談甚歡;后同人陸續外調,作者亦離京,故見畫生情,感懷聚散盛衰。
全詩以“聚散”為線索,前半回憶同人論政之樂與自身戀舊之情,后半抒寫別后懷想與漂泊之嘆,借“蓬萊水淺”“江湖”等意象暗喻時代變動,情感真摯,是清末文人群體仕途流轉、命運浮沉的縮影。
心傳忠恕,一以貫以。 爰述太學,萬世訓彝。 惠我光明,尊聞行知。 繼圣迪后,是享是宜。
公傳自曾,孟傳自公。 有的緒承,允得其宗。 提綱開緼,乃作中庸。 侑于元圣,億載是崇。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秦皇開郡為桂林,古號名邦五嶺陰。 山琢玉簪攢萬疊,江分羅帶繞千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夢斷彩云無覓處,夜涼明月生南浦。
東山崔嵬不可登,絕頂高天明月生。 紅顏又惹相思苦,此心獨憶是卿卿。
西風吹謝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塵泣。 情猶未了緣已盡,箋前莫賦斷腸詩。
欲題新詞寄嬌娘,風吹雨蝕半微茫。 我有相思千般意,百磨不滅銘肝腸。
飛短流長斷人腸,情懷惻惻每神傷。 惆悵玉人獨歸去,芳草萋萋滿斜陽。
柳眼低垂護墨池,菱花掩映遠山眉。 輸卿刀尺工挑錦,夜夜燈前借履綦。
明眸皓齒艷無雙,比擬圓月兩相仿。 惆悵嬋娟多寂寞,歡情只供一夜長。
愿與君結百年好,不惜金屋又藏嬌。 一似碧淵水晶宮,儲得奇珍與異寶。
湖水無風似鏡清,湖船日日送人行。 垂楊浪許關離別,有限長條無限情。
千古漣漪清絕地。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廣寒宮闕人間世。 靄靄春和一海市。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