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書三十首 其十六
三歲出瘴嶺,弱冠歷吳楚。
晚涉大漠寒,遠吊長城古。
失□得謗讟,少樂多辛苦。
侵尋四十年,復此守環堵。
松楸僅有存,骨肉化為土。
豈不登一名,貧甚于父祖。
行行荒籬間,寒華粲可數。
惟酒足解愁,錢盡不得酤。
三歲出瘴嶺,弱冠歷吳楚。
晚涉大漠寒,遠吊長城古。
失□得謗讟,少樂多辛苦。
侵尋四十年,復此守環堵。
松楸僅有存,骨肉化為土。
豈不登一名,貧甚于父祖。
行行荒籬間,寒華粲可數。
惟酒足解愁,錢盡不得酤。
三歲時離開瘴癘之地的嶺南,二十歲時游歷吳楚大地。晚年涉足寒冷的大漠,去憑吊古老的長城。失去(此處缺字)卻招致誹謗,年少歡樂少而辛苦多。近四十年過去,又回到這簡陋的居所。松楸樹僅存幾棵,親人已化為塵土。難道沒有取得一點功名?卻比父祖更加貧困。在荒籬間漫步,寒秋的菊花清晰可數。只有酒能解愁,可錢花光了買不到酒。
瘴嶺:指嶺南多瘴癘(熱帶山林中的濕熱空氣,易致病)的地區。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指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吳楚:古代吳、楚兩國地域,今江蘇、湖北、湖南一帶。
謗讟(dú):誹謗、怨言。
侵尋:漸進,逐漸過去。
環堵:指簡陋的居室,四面土墻。
松楸(qiū):松樹與楸樹,常種于墓地,代指祖墳。
寒華:寒花,指秋菊。
酤(gū):買酒。
此詩為南宋詩人曹勛晚年秋日所作,回顧一生漂泊經歷。詩人早年離鄉、中年游歷、晚年困頓,結合南宋動蕩時局,反映了文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個人遭際與內心悲慨。
全詩以時間為軸,串聯生平經歷,通過游歷之廣與困守之窘、功名之得與生活之貧的對比,刻畫了一位漂泊一生、晚景凄涼的文人形象,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具有強烈的個人生命史色彩。
自問莫迂拘,人譏我腐儒。偷閒非學少,愛潔不留須。種菜偕妻子,耕園有老夫。荷鋤常帶酒,酒醉幾忘壺。
肅穆瞻皇宇,岧峣切紫霄。彤庭白晝靜,桂寢瑞煙飄。天啟飛龍地,虹流誕圣朝。萬年徵往牒,四海戴神堯。
將軍仗策去安邊,詔下東南萬里天。云海旌麾趨玉帳,春江鼓角載樓船。黎人滿溜檳榔水,蜑戶齊分牡蠣田。遙想軍中無一事,坐驅千騎獵平川。
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茅屋數椽依約外,云山一抹有無邊。眼前生意今林屋,筆底秋風古輞川。勝景有馀描不盡,歸鴻幾點落寒煙。
一函飛雪下江魚,慚愧同聲驟起予。松菊滿栽彭澤徑,蓬蒿深葺杜陵居。乾坤萬事懸車外,日月雙峰伏枕馀。不遠龍門堪汝過,幔亭云色定何如。
心盡玉皇恩已遠,跡留江郡宦應孤。不知壯氣今何似,猶得凌云貫日無。
雨腳連云苦未收,曉驚池面日光流。田家甑里封蛛網,即漸歌謠麥有秋。
有客經巫峽,停橈向水湄。楚王曾此夢瑤姬,一夢杳無期。塵暗珠簾卷,香銷翠幄垂。西風回首不勝悲,暮雨灑空祠。
光宅唐堯日,暄和太昊春。德如天溥愛,性與帝同仁。
仁政如慈父,蒲人得所依。教條前后接,風跡古今稀。試郡才書最,還朝必奮飛。西臺舊班列,猶望繡衣歸。
黃陵廟下,送君歸去,上水船兒一只。離歌聲斷酒杯空,容易里、東西南北。重湖風月,九秋天氣,冉冉清愁如織。我家住在楚江濱,為頻寄、雙魚素尺。
黯黯長宵白日殘,匡時人苦圣賢官。穿珠蟻孔朱絲細,撥剌荊叢赤手難。公且墮私偏更劣,今還殊昔后何堪。繁霜漸漸凋風葉,深恐羅衣不避寒。
太府皇宮側,孤城曉日東。名僚全楚盛,高會此時同。臺迥旌旄列,霜清鼓角雄。酒闌還別去,錦袖倚微風。
風煙初別武王臺,更向金河握節回。日月違顏天縹緲,塵沙吹面玉摧頹。試看紫府驂鸞去,又見長安駟馬催。欲作東州遺愛錄,自慚詞筆乏鄒枚。
八齡失恃苦難言,庭訓成人悉父恩。風雨聊遮歸祖宅,夫妻尚健為男婚。一生到老真寒士,兩女先亡撫外孫。幸賴邁年耕舌力,油鹽茶米有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