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二首 其一
面骨崢嶸鬢欲疏,
退藏只合臥蝸廬。
自嫌尚有人間意,
射雉歸來夜讀書。
面骨崢嶸鬢欲疏,
退藏只合臥蝸廬。
自嫌尚有人間意,
射雉歸來夜讀書。
面容清瘦棱角分明,鬢發已漸稀疏;退隱歸居,只應安臥在狹小的屋中。自愧仍存世俗之念,獵雉歸來,深夜里獨自讀書。
崢嶸:這里形容面容清瘦,棱角分明。
疏:稀疏。
退藏:退隱、隱退。
蝸廬:像蝸牛殼一樣狹小的屋子,比喻簡陋的居所。
自嫌:自我嫌棄、自責。
人間意:指世俗的念頭或對世事的牽掛。
射雉:捕獵野雞,代指簡單的戶外勞作或消遣。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晚年退居鄉野之時。當時詩人遠離官場紛爭,選擇簡樸的隱居生活,但仍未完全割舍對世事的關注,通過'射雉''夜讀書'等日常細節,反映退隱后內心的復雜心境。
全詩以退隱生活為背景,通過刻畫外貌、居所、日常行為等細節,展現詩人雖退隱卻未超脫世俗的矛盾心境,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實細膩,是一首反映文人退隱精神世界的小品佳作。
一竿一笠一蓑衣,急水灘頭下釣絲。鉤上錦鱗容易得,蘆花深處月明歸。
今城山寺古。正屏風轉角,碧巖嵌處。交流會南浦。似苕苕伊闕,洛川門戶。禪家掌故,問唐年、伽藍記否。幸知二佛香龕,宋史盛傳甘露。荒塢。鄉儒設塾,村嫗祈男,白頭僧住。秋邊畫譜。立斜照、郭熙樹。記清時吟望,花宮信梵,曾聽傷春杜宇。到如今、黃葉西陂,破樓夜雨。
枕泉漱石都無分,帶水拖泥也合休。好向淩波圖里認,濁流原不異清流。
打動龍門鼓,喚起鐵馂餡。請君一咬破,山僧豈相賺。先師曾得力,滋味今不減。若也不柰何,好個鐵馂餡。
玉潤金明絕世妝,參差顧影畫屏傍。重帷曲室溫黁火,不假風來自送香。
仙女思凡,秋娘生子,與誰重化香魂。年華轉轉,似小紅猶小,依舊腰身。笑白頭客,消受了兩世佳人。三生事,似靈不靈,結下情根。相思正自無路,偏命續鸞膠,過夏猶春。秦樓夢好,趁碧天涼月,彩鳳歸云。問香奩里,曾記否、俊指留痕。韋郎醉,親挽玉簫,各訴前因。
親從家里來,家中何所有。持此一片石,廣大堅且久。靈山曾獻佛,帝釋聊舉手。心中出何物,安樂并長壽。
四壁秋蟲嘆。似棲棲、衰年才盡,病貧傷晚。伴我愁心無眠夜,思婦勞人合傳。又涼雨、聲聲河滿。老去匆匆神州路,甚濤頭、尚噴魚龍戰。風信黑,海無岸。九霄封事三更半。記歸輪、譙樓掛月,御河南轉。曉約酒人城西去,石景戒壇僧飯。忽落葉、一身天遠。短劍床頭蒼龍吼,哭荒雞、小拍秦王犯。天又曙,數聲雁。
絕世人從絕域還,丹青妙手肯長閑。江南劫后無堪畫,一片傷心寫剩山。
圓明了知,不由心念。抵死要道,墮坑落塹。
叢桂鄉心,萬松秋色,夜中都到愁眼。來雁傳書,路繞云羅三萬。料相看絡角明河,定暗惱知心紅線。吟卷。正巴山夜雨,絲絲點點。不信鈞天夢淺。把大地河山,月宮重換。團扇無情,苦借彥回遮面。木蕭蕭、九辯空悲,山淡淡、重陽未遠。天晚。指蘆梢鬢白,不成花片。
楊陸前游跡未孤,憑償宿債與江湖。他年滇蜀歸來日,騎象騎驢索兩圖。
擬思量,何劫悟。不思量,終莽鹵。欲思不思踏破時,萬里無云常顯露。常顯露,妙用恒沙非旦暮。
翠玉封庭蘚。山灣抱,古祠來拜英彥。瑩然水鏡,南州品士,自來冠冕。人心萬古思漢。惠陵路應穿望眼。倘大年、長奠三分,降王爭到劉禪。如今石溜延秋,晴天幻雨,人醉花院。魂兮不沫,云騎白馬,宋碑猶見。梁州艷說巾扇。是丞相通家眷晚。共斷崖、靈棗相望,英雄淚滿。
卷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湯。憂卿煙火熏顏色,欲覓仙人辟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