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九十八首 其四十六
拿云□浪透山川,
獨掉孤峰般若船。
度盡四生超彼岸,
九年面壁少林傳。
拿云□浪透山川,
獨掉孤峰般若船。
度盡四生超彼岸,
九年面壁少林傳。
如能拿云弄浪般穿透山川,獨自駕著孤峰般的般若之船。度化完所有生靈超越生死彼岸,九年面壁的事跡在少林流傳。
拿云□浪:此處□字缺失,推測“拿云弄浪”有超凡能力、掌控局勢之意。
般若船:“般若”在佛教中是智慧之意,“般若船”指以智慧之舟度人脫離苦海。
四生:佛教術語,指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代表所有生靈。
九年面壁:指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修行。
此詩為頌古詩,這類詩多是禪宗僧人對禪理、祖師事跡等進行闡釋和贊頌。作者可能是受達摩祖師事跡的啟發,有感于其超凡的智慧和度化眾生的精神,通過此詩來宣揚佛教教義和修行的境界。
主旨是贊頌修行者的智慧和度化眾生的精神。特點是借助意象和典故表達禪理。在文學史上,這類頌古詩豐富了佛教文學的形式,對研究佛教思想和禪宗文化有重要價值。
投老謀生未有涯,酸吟空自度年華。人間春雨秋風夜,落葉堪悲似落花。
藝苑相聞十載馀,應知名下定無虛。不拘世路尋常禮,還贈人間未有書。草澤敢當高士榻,蓬門終礙使君車。自慚巴曲非同調,空枉干旄問索居。
都城日荒廢,往事不可還。惟馀古苑石,漂散尚人間。公來始購蓄,不憚道里艱。忽從塵埃中,來對冰雪顏。瘦骨拔凜凜,蒼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盡令屬牛氏,刻鑿紛斑斑。嗟此本何常,聚散實循環。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區寰。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況此百株石,鴻毛于泰山。但當對石飲,萬事付等閑。
長江接海門,一水限吳越。兩山郁相對,峰巒各羅列。勁勢爭吐吞,蒸嵐互出沒。尹君好游觀,結亭山水窟。闌干出層巔,細路縈百折。崩石絡垂蘿,老樹著棲鶻。平生登臨興,盡為山水發。不知嘗瞻人,此地幾征伐。至今兩山云,來往似奔突。嗟余客江海,所歷多奇絕。何當上斯亭,長歌吊遺烈。
西蜀有揚馬,君才當此行。幾年懷勝跡,今日慰平生。地入黃牛峽,江連白帝城。停驂勒銘處,獨見古人情。
心中真性修行主,鍛煉金丹津液。交流澆淋,無根有苗瓊樹。常灌溉潤瑤枝,密葉黃鶯語。瑩靈聲韻明眸,正覷嬰兒,兌方騎虎。堪訴。姹女跨青龍,四個同歸去。本元初得,靜里還輝。回光使胎仙舞。應出上現昆侖,得復蓬萊處。我不妄想云霞,鸞鶴天然與。
益者益其精,可名為有益。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能益復能易,當得上仙籍。無益復無易,終不免死厄。
樓臺一一明如畫,水樹重重靜若帷。人意愿同天意樂,文王臺沼本無私。
鬢云雙墮給明珠,窄窄羅裙短短襦。閑把花枝起新樣,滿調金粉畫文輸。
射圃閑亭酒半醺,手柔弓燥氣超群。已驚百步穿楊綵,會看雙雕落塞云。且集旌旗森畫戟,未輸文字飲金樽。治朝文武須兼用,萬壽稱觴祝至尊。
憶昔正統天順間,渭南薛丈同先子。關內通稱夫子名,二老實為天下士。以此通家數十年,善行嘉言時在耳。后嗣全如兄弟親,前修自篤謙恭禮。往歲逢君巴蜀歸,厚意遙遙還若此。愧我疏慵未敢當,聞君談論心私喜。盛世自宜英邁人,迂儒豈識經綸理。蕭望難居侍從官,賈生肯與絳灌比。司馬逍遙忽見疑,誰知中道生萋斐。治郡無能返異才,看花尚切群公齒。丘壑徒深社稷憂,廟堂獨忍乾坤否。春暮閒游少華峰,逢迎幸辱賢喬梓。握手那知感慨生,酣歌不覺希聲起。君臣之義君莫忘,還期三月下和陽。用舍自為大臣事,顯晦豈為吾道妨。君不見昆崙黃河天上來,銀濤雪浪如山摧。不遺涓滴盡入海,誰謂海門開不開。
雪霰初消道路平,馬頭紅日照行旌。丹山毛羽非凡鳥,擬作朝陽第一鳴。
難掩是豐神。門前路。曾相遇。誰料去年人。臨風隔翠筠。東皇宜著力。噓拂快。現全身。妝就一枝新。向儂應更親。
翠嵓回抱郁蒼官,絕境軒橫杳靄間。老矣瑞峰應健在,護持長伴八龍間。
夜分明月是揚州,尚有春風在樹頭。莫怪當年何水部,歲寒心事與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