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所藏二修禊帖后
昭陵脫手已非真,
石本流傳喜似人。
澹墨似肥濃似瘦,
驪黃不見見精神。
昭陵脫手已非真,
石本流傳喜似人。
澹墨似肥濃似瘦,
驪黃不見見精神。
唐太宗昭陵中的《蘭亭序》真跡已不知去向,流傳下來的石刻拓本令人欣喜它還保留著原作神韻。淡墨的拓本顯得豐腴,濃墨的拓本顯得清瘦,不必在意表面的顏色,重要的是能從中看出原作的精神風采。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傳說《蘭亭序》真跡隨葬其中。脫手:指真跡不在世間。石本:石刻拓本。驪黃:指馬的毛色,這里引申為表面的東西。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看到《蘭亭序》石刻拓本時。當時《蘭亭序》真跡已隨葬昭陵,世間流傳的多為石刻拓本。詩人有感于真跡的不可見,以及拓本雖有不同卻仍保留原作精神,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欣賞書法不應只注重表面形式,而要關注精神內涵。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卻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古人對藝術欣賞的深刻見解。
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貝葉寫,圣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游。
銀河半倚鳳凰臺,
玉酒相傳鸚鵡杯。
若見君平須借問,
仙槎一去幾時來。
玉輦金輿天上來,
花園四望錦屏開。
輕絲半拂朱門柳,
圣詞今日光輝滿,
漢主秋風莫道才。
聞道飛鳧向洛陽,
翩翩矯翮度文昌。
因聲寄意三花樹,
少室巖前幾過香。
禁苑秋光入,宸游霽色高。
萸房頒彩笥,菊蕊薦香醪。
后騎縈堤柳,前旌拂御桃。
王枚俱得從,淺淺愧飛毫。
長樂喜春歸,披香瑞雪霏。
花從銀閣度,絮繞玉窗飛。
寫曜銜天藻,呈祥拂御衣。
上林紛可望,無處不光輝。
聞君訪遠山,躋險造幽絕。
眇然青云境,觀奇彌年月。
登嶺亦溯溪,孤舟事沿越。
崿嶂傳彩翠,崖磴互欹缺。
石林上攢叢,金澗下明滅。
捫壁窺丹井,梯苔瞰乳穴。
忽枉巖中贈,對玩未嘗輟。
殷勤獨往事,委曲煉藥說。
邀余名山期,從爾泛海澨。
歲晏秉宿心,斯言非徒設。
金輿翠輦迎嘉節,御苑仙宮待獻春。
淑氣初銜梅色淺,稍覺披香歌吹近,
龍驂日暮下城闉。
地限驕南牧,天臨餞北征。
解衣延寵命,橫劍總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動睿情。
坐觀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鳳樓紆睿幸,龍舸暢宸襟。
歌舞平陽第,園亭沁水林。
山花添圣酒,澗竹繞熏琴。
愿奉瑤池駕,千春侍德音。
昔予讀舊史,遍睹漢世君。武皇實稽古,建茲百代勛。
號令垂懋典,舊經備闕文。西巡歷九嶷,舳艫被江濱。
勒兵十八萬,旌旗何紛紛。朅來茂陵下,英聲不復聞。
我行歲方晏,極望山河分。神光終冥漠,鼎氣獨氛氳。
攬涕步脽上,登高見彼汾。雄圖今安在,飛飛有白云。
平陽金榜鳳凰樓,沁水銀河鸚鵡洲。
彩仗遙臨丹壑里,
貴主稱觴萬年壽,還輕漢武濟汾游。
絳河從遠聘,青海赴和親。
月作臨邊曉,花為度隴春。
主歌悲顧鶴,帝策重安人。
獨有瓊簫去,悠悠思錦輪。
朱城待鳳韶年至,碧殿疏龍淑氣來。
寶帳金屏人已帖,
向夕憑高風景麗,天文垂耀象昭回。
昔吾游箕山,朅來涉潁水。
復有許由廟,迢迢白云里。
聞君佐繁昌,臨風悵懷此。
儻到平輿泉,寄謝干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