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戚畹奉詔禮補陀還姜宗伯傳冊徵詩賦賡二絕
玉節(jié)紛披妙鬘云,潮音端的是聲聞。可知佛日輝如此,海不揚波為圣君。
金馬碧雞事有無,親臣銜命豈區(qū)區(qū)。采風還報明天子,總寫流民作一圖。
玉節(jié)紛披妙鬘云,潮音端的是聲聞。可知佛日輝如此,海不揚波為圣君。
金馬碧雞事有無,親臣銜命豈區(qū)區(qū)。采風還報明天子,總寫流民作一圖。
使者手持玉節(jié),周圍環(huán)繞著如妙鬘般的云朵,那潮音分明就是佛的聲聞。可以知道佛的光輝如此閃耀,大海不起波浪是為了圣明的君主。金馬碧雞的傳說不知是真是假,親近的大臣奉命出行并非只為小事。采集民風回去報告天子,把流民的情況都繪成一幅圖。
玉節(jié):使者所持的符節(jié),象征著使命。
妙鬘云:美麗的發(fā)髻般的云朵,形容景象美妙。
潮音:指海潮的聲音,佛教中常與佛音聯(lián)系。
聲聞:佛教術語,指聽聞佛法而悟道者。
佛日:比喻佛的光輝。
金馬碧雞:傳說中的神物,代表祥瑞。
親臣:指皇帝親近的大臣。
銜命:奉命。
區(qū)區(qū):形容事情微小。
采風:收集民間的風俗、歌謠等。
流民:流離失所的百姓。
田戚畹奉皇帝詔令去補陀山禮佛,回來后姜宗伯傳冊要求寫詩。作者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流民等問題,作者借詩表達對圣君的期望和對百姓的關懷。
這兩首詩主旨是既贊美圣君又關注民生。特點是將宗教元素與現(xiàn)實社會相結合,語言典雅。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和對君主的勸誡。
幾日山中只飯蔬,野人攜籠饋雙魚。欲懸卻怪羊生矯,學放猶疑子產(chǎn)愚。酬價且傾官廩米,割烹恐有故鄉(xiāng)書。甘腴悅口斯須味,一飽應知不顧馀。
襲葛金風乍到秋,碧山云徑小窗幽。圖書對榻惟周孔,冠蓋臨軒有牧裘。五嶺嵐光連越嶠,七山煙翠擁羅浮。鐵橋自有通霄路,躍足應須到上頭。
翠羽空山哢早春,一泓清水寫花神。新妝乍對含章鏡,微步應消洛浦塵。曲澗浮來香冉冉,疏枝影落石粼粼。江南景物長相憶,誰寄羅浮嶺外人。
及妝時結薄衫兒。蒙金艾虎兒。畫羅領抹襭裙兒。盆蓮小景兒。香袋子,搐錢兒。胸前一對兒。繡簾妝罷出來時。問人宜不宜。門兒高掛艾人兒。鵝兒粉撲兒。結兒綴著小符兒。蛇兒百索兒。紗帕子,玉環(huán)兒。孩兒畫扇兒。奴兒自是豆娘兒。今朝正及時。
霧薄云濃路幾千,人生行處即因緣。一聲佛號到山前。勝地可尋方外藥,此心元是水中蓮。聽經(jīng)長得近清源。
五氣合大梵,三花凝素云。沖妙混真樸,玄化蕩無垠。靈飆遵絳節(jié),稽首虛皇君。嘯歌瓊臺上,飄飖鸞鶴群。
何處。漠漠荒煙,那辨東西路。不敢問居人,獨喚江頭渡。莫遣扁舟經(jīng)南渚。怕流紅、悄隨人去。道遠何妨一程誤。拚歸時日暮。酸苦。隔院弦歌,每每驚眠緒。倦眼問琴書,爭忍初心負。獨夜留春天應許。愿明日、好花能護。起憑危闌待開曙。聽小園風雨。
絕代有佳人,盈盈擅風流。裹頭初入室,丑婦爭為仇。君看技術徒,忌嫉交怨尤。文人亦相輕,詆斥多不侔。孫龐初共學,藏修亦同謀。忌心一以興,對面操戈矛。安得萬黃鳥,九鼎薦為羞。坐令天下人,其心同休休。
端笏龍墀三十年,心持冰檗日乾乾。寧知卞玉青蠅污,猶幸秦臺寶鏡懸。夜枕悠悠萱草夢,晴窗耿耿鹡鸰篇。天門何日金雞出,鵬翼重看萬里騫。
空林怒嘯北風狂,一片寒鴉噪夕陽。卷地紅塵遮白雪,漫天黃霧撲宮墻。
沙明水碧凈無泥,三百灘盤上歙溪。兩岸青山春欲暮,楝花飛盡竹雞啼。
采采春渚,芳香天與。滌慮破煩,靈芝之侶。
巖下逢人說亂離,十年眼底厭旌旗。邊塵復暗江南路,堪羨山僧總不知。
朝采湖上菱,菱實何離離。浮葉當雨亂,低華映日欹。清流苦難肥,濁水乃易滋。水面方羃?,泥間已委垂。中含白雪質(zhì),外襲赪玉皮。游魚畏芒刺,不敢揚其鬐。采采盈傾篚,皎皎吳中兒。密愁垂釣澀,深怯蕩舟遲。忽聞歌采菱,借問歌者誰。褰裳往從之,煙水浩兩涯。懷德貴自充,中心諒無疵。永言托嘉好,及此秋風時。
山深入寺僻,得亭始得路。夾道護蒼松,行行欲回顧。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