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古宛州,感孟襄陽《南歸阻雪》篇
志伸盛意氣,攬轡輕四方。
志屈頹意氣,泥情戀窮鄉。
氣盛萬里近,氣頹百里長。
不然宛與許,故自逼襄陽。
胡為孟夫子,到此多嘆傷。
況我家東海,跋涉趨汴梁。
汴渠達汝穎,遂以涉湖湘。
湖湘何足道?行復極炎荒。
志伸盛意氣,攬轡輕四方。
志屈頹意氣,泥情戀窮鄉。
氣盛萬里近,氣頹百里長。
不然宛與許,故自逼襄陽。
胡為孟夫子,到此多嘆傷。
況我家東海,跋涉趨汴梁。
汴渠達汝穎,遂以涉湖湘。
湖湘何足道?行復極炎荒。
志向得以伸展時意氣風發,手持韁繩便輕視天下四方。志向受挫時意氣消沉,沉溺情感眷戀著窮鄉僻壤。意氣旺盛時萬里路程也覺得近,意氣消沉時百里距離也顯得漫長。不然宛州和許州,本就靠近襄陽。為何孟夫子,到這里就多有嘆傷。何況我家在東海之濱,長途跋涉趕赴汴梁。汴渠連通汝水和潁水,于是能前往湖湘。湖湘又何足掛齒?接著還要到那極遠的炎荒之地。
攬轡:手持馬韁繩,指駕車或騎馬出行。
窮鄉:僻遠的鄉村。
宛與許:宛州和許州,古代地名。
孟夫子:指孟浩然。
汝穎:汝水和潁水。
炎荒:泛指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人生志向受挫階段,在長途行旅中,經過古宛州時聯想到孟浩然的《南歸阻雪》,由此觸發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人生志向的思考和感慨,以及行旅中的復雜情感。其特點是通過對比手法和直白的語言,將內心感受表達得真切。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情感。
昔年多士萃南宮,曾見雄文曄彩虹。萬里相期霄漢上,一官猶在大江東。新詩寄遠句增麗,舊事追游夢已空。努力要津張此志,吾方寒釣五湖中。稚年嬉戲曾游地,往歲飄零假道還。溪水寒生江祖石,洞云深接九華山。錦苔綠字幾多在,石燕白鷗相與閒。幕府詩人富家學,定留秀句滿巖間。
明窗凈幾閒臨帖,東閣西齋靜閱書。諸子娛親時繞膝,清時清樂有誰如。
夏山如鑄鐵,松色入云青。花盡漁津失,峰危鳥跡零。深居無俗侶,映卷有流螢。欲問桃源事,綠天已滿庭。
流輝入畫堂,初照上梅梁。形同七子鏡,影類九秋霜。桂花那不落,團扇與誰妝??章劚贝皬?,未舉西園觴。
圣人弘在宥,優詔出都官。炎月遵周令,薰風葉舜彈。持衡臣道直,解網主恩寬。折用片言易,仁從三宥難。隨車宜鄭守,相國有袁安。六月繁霜遠,當空赤電盤。浮涼消郁祲,積閏長新瀾。明照覆盆隱,波添涸轍歡。鳩司風競爽,槐市夏偏寒。解澤彌天降,需云大地觀。呂條元慎罰,虞典欲勝殘。尚想囹空日,應同畫象看。
烽火連輝濟,橫尸覆野蒿。金錢明主詔,斨斧大軍勞。精悍矜三捷,縱橫問六韜。彤弓方鄭重,敵愾自同袍。
胸次玲瓏著九垓,政須時復興崔巍。樓高手可捫星斗,移掇天河入酒杯。
寒瀑掛幽巖,霏霏自千尺。恍訝水晶簾,清映太古石。有美臨高臺,瞻云終日夕。俯視塵寰中,勞生何役役。
公子歸來后。算酬庸、強秦再破,婦人醇酒。監者侯贏名尚在,同與夷門不朽。仗臥內、兵符私授。幾陣干戈塵世換,傍隋堤、種出千柳絲。清汴瀉,錦帆驟。加身早制黃袍就,趁陳橋、殘宵醉里,大軍齊吼。鐵騎忽然金兵至,倉卒徽欽北走。剩敗草、荒煙遺堠。九市凄涼朋僚散,更誰聞,夜喚樊樓酒。興廢跡,一番又。
惆悵同心欲見難,絲桐一操寫猗蘭。尚嫌馀韻風前散,移上新圖耐久看。
三年萬里黃塵路。只欠江湖去。扁舟二月下湘灣。過了洞庭青草、又春殘。□□□□□□□?!酢酢酢酢?。□□□□□□□?!酢酢酢酢酢?、□□□。
倚欄桿。步欄桿。鵜鴂三更枝上寒。如何桂影圓。記難難。話難難。那堪清漏喚邯鄲。啼紅燭未殘。
生鐵團團鑄翠巒,一甌倒覆白云端。甌中姓氏無人識,應被山靈靜揭看。
中天插怪石,半壁界飛湍。欲識溪橋路,前林楓葉丹。
嗚呼,吳郎似不欲女人間住,畢竟何方可容女。造物由來有深意,丈夫未必終窮苦。屈家老翁錯解事,強作區區不平語。迷魂大招招不得,鼪鼯對啼江上雨。魚腹脂消骨何在,海內文章竟歸楚。湘山九疑江九派,天地為之尚吞吐。回首當時一子蘭,澌流草沒施荒煙。英雄七尺本有托,斷不俯受凡人憐。吳郎未買南山田,拂衣且登五岳顛。倘有韓眾授丹訣,入口白日升青天。不然來訪王與李,片語共作三千年。男兒死則有死耳,安能再辱咸陽之道邊。噫嘻,勸君歸去者誰子,其人折腰車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