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節士卷
碧海烽煙起,青山轉戰長。
千夫齊瞰敵,一死為勤王。
鐵騎悲秋草,金戈泣曉霜。
猶馀英爽在,時護水西鄉。
碧海烽煙起,青山轉戰長。
千夫齊瞰敵,一死為勤王。
鐵騎悲秋草,金戈泣曉霜。
猶馀英爽在,時護水西鄉。
碧海之上戰火硝煙涌起,在青山間輾轉戰斗漫長。眾多勇士一同怒視敵人,一人犧牲是為了盡力救助君王。精銳的騎兵為秋草而悲,鋒利的兵器在曉霜中似在哭泣。依然還有英雄的豪邁氣概留存,時時守護著水西鄉。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指戰爭。
瞰敵:怒視敵人。
勤王: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鐵騎:披掛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
英爽:英雄豪邁的氣概。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戰爭年代。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戰事頻繁,王節士為了國家或君主英勇犧牲,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王節士的忠勇精神。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場景描寫和情感渲染展現英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對英雄的歌頌之情。
行盡瀟湘第幾山,短輿軋軋費躋攀。
柳邊官驛堠十里,竹里人家屋數間。
宿靄弄陰風料峭,春泥障路雨斕斑。
韶華袞袞成虛擲,強托清吟解病顏。
云羃前溪洞,煙荒隔岸城。
秋旗雜山色,曉角帶江聲。
駐騎須邊靜,維舟待峽平。
掀髯聊徙倚,一雁楚天橫。
足跡初來劍北州,試登危棧瞰江流。
萬山西接地窮處,一水東歸天盡頭。
欲訪殽函無健馬,相忘楚漢付輕鷗。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釣舟。
火傘漾中流,炎風撼葉舟。
熱幾堪炙手,矮莫可抬頭。
晝困杯為卻,宵蚊扇不休。
清涼一榻地,得此足優游。
前王千載后,奕代幾人來。
漢事一抔土,湘祠數仞臺。
山容青拱揖,樹影綠周回。
客有登臨者,猶存陟屺哀。
雨欲今朝忽又晴,客涂憂緯為關情。
木多未葉春幾槁,桃已皆花水未生。
宿麥既辜秋隴種,新秧正候早田耕。
蟄龍何處深淵睡,乞取霆聲為喚驚。
寂寞寒枝問故棲,柳疏梧老影熹微。
炊煙冷落犁荒垅,篷雨廉纖纜斷磯。
擬閱舊書成懶癖,旋??新酒解愁圍。
家人不慣田園趣,剛道天寒盍早歸。
三載三來漢水湄,做成底事又空歸。
塵埃暫解微官縛,雨雪猶存戰士衣。
黃鶴喜尋詩侶約,白鷗還悟海翁機。
掀髯一接春風笑,便覓漁蓑老釣磯。
浄惠荒涼寺,平林淺阜閑。
殿存碧支佛,門對赭亭山。
遶屋竹陰翠,沿階苔暈斑。
雨中來托宿,卻羨白鷗閑。
自入烏公府,受知三十秋。
水魚承雅眷,風鶴記良籌。
一意人才進,平居國事憂。
絲桐宜束閣,誰似子期不。
自出權衡下,當從履屐間。
舊游今歷落,往事幾危艱。
紀德哀辭痛,酬知老淚潸。
哲人今已矣,魂夢繞鄞山。
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人終眼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我來衡山下,古梵見老柏。
森然星野分,亶有神明力。
風霜飽更練,雨露富培埴。
岳靈共長久,造化與消息。
本盛柯葉茂,夫豈一朝積。
中斷尋復續,生意仁一脈。
亦由功萬世,何止祚四百。
五子嘆將否,一旅少康出。
此殆皇天意,髣髴留禹跡。
倚為赤帝佐,正此蒼官色。
存古追蠡在,比休玄圭錫。
稽首千萬年,五丁謹封植。
渡江華閥尚氈青,人物林中早有聲。
官轍久更諳世路,邊籌熟試洞戎情。
整鑣向闕人多羨,出幕持麾古所榮。
盍為王言留禁闥,美才何止僅專城。
會面苦無因,緘書意亦勤。
相望七十里,僅隔一重云。
有句來求墨,得詩如見君。
從知相憶夢,花下擬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