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臺詩六首 其四
從此中原恐陸沈,
東周積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觀時局,
荊棘銅駝感慨深。
從此中原恐陸沈,
東周積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觀時局,
荊棘銅駝感慨深。
從現在起,中原大地恐怕會陷入沉淪,就像東周時期那樣積貧積弱到了如今這般境地。我退隱山林,冷眼旁觀時局的變化,看到荊棘叢生、銅駝埋沒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分。
陸沈:也作“陸沉”,比喻國土淪陷或國家衰亡。
東周積弱: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國家積貧積弱。
荊棘銅駝:典出《晉書·索靖傳》,索靖預知天下將亂,指著洛陽宮門前的銅駝嘆息說:“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后用來形容亡國后的凄涼景象。
此詩創作于臺灣被割讓之后。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詩人對國家的命運深感憂慮,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表達對國家積弱、面臨沉淪的痛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其突出特點是借古喻今,情感真摯深沉。它反映了當時愛國人士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那個時代文人的家國情懷。
青史編名在篋中,
故林遺廟揖仁風。
還將文字如顏色,
暫下蒲車為魯公。
碧樹分曉色,宿雨弄清光。
猶聞子規啼,獨念一聲長。
眷眷軫芳思,依依寄遠方。
情同如蘭臭,惠比返魂香。
新什驚變雅,古瑟代沈湘。
殷勤見知己,掩抑繞中腸。
隙駟不我待,路人易相忘。
孤老空許國,幽報期蒼蒼。
書來未報幾時還,知在三湘五嶺間。
獨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銜山。
萬乘西都去,千門正位虛。
鑿龍橫碧落,提象出華胥。
望幸宮嬪老,迎春海燕初。
保厘才半仗,容衛盡空廬。
要自詞難擬,繇來畫不如。
散郎無所屬,聊事穆清居。
白發放櫜鞬,梁王愛舊全。
竹籬江畔宅,梅雨病中天。
時奉登樓宴,閑修上水船。
邑人興謗易,莫遣鶴支錢。
二陵恭婦道,六寢盛皇情。禮遜生前貴,恩追歿后榮。幼王親捧土,愛女復邊塋。東望長如在,誰云向玉京。
后庭攀畫柳,上陌咽清笳。命婦羞蘋葉,都人插柰花。壽宮星月異,仙路往來賒。縱有迎仙術,終悲隔絳紗。
奪嫡心萌事可憂,
四賢西笑暫安劉。
后王不敢論珪組,
土偶人前枳樹秋。
禁兵環素帟,宮女哭寒云。
朱弦韻正調,清夜似聞韶。
山館月猶在,松枝雪未消。
城笳三奏曉,別鶴一聲遙。
明日思君處,春泉翻寂寥。
君非三諫寤,禮許一身逃。
自樹終天戚,何裨事主勞。
眾魚應餌骨,多士盡??糟。
有客椒漿奠,文衰不繼騷。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余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出門山未曙,風葉暗蕭蕭。
月影臨荒柵,泉聲近廢橋。
歲經秋后役,程在洛中遙。
寄謝金門侶,弓旌誤見招。
百戰初休十萬師,
國人西望翠華時。
家家盡唱升平曲,
帝幸梨園親制詞。
今朝天景清,秋入晉陽城。
露葉離披處,風蟬三數聲。
那言苦行役,值此遠徂征。
莫話心中事,相看氣不平。
帝命海東使,人行天一涯。
辨方知木德,開國有金家。
冊拜申恩重,留歡作限賒。
順風鯨浪熱,初日錦帆斜。
夜色潛然火,秋期獨往槎。
慰安皆喻旨,忠信自無瑕。
發美童年髻,簪香子月花。
便隨琛贐入,正朔在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