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三十一首 其二十二
散騎常侍辛,所聞誼至高。
揮手謝太常,報畫甚瓊瑤。
物極反必然,致至危是招。
宜乘茲大捷,歸命于天朝。
誠廉附繇夷,上壽享松喬。
冉閔亦自道,吾屬故晉髦。
迎驚都洛陽,分任州郡勞。
因勢可就功,名賢或易操。
隴西義不食,是身等秋毫。
至今想其風,使人意也消。
散騎常侍辛,所聞誼至高。
揮手謝太常,報畫甚瓊瑤。
物極反必然,致至危是招。
宜乘茲大捷,歸命于天朝。
誠廉附繇夷,上壽享松喬。
冉閔亦自道,吾屬故晉髦。
迎驚都洛陽,分任州郡勞。
因勢可就功,名賢或易操。
隴西義不食,是身等秋毫。
至今想其風,使人意也消。
散騎常侍辛謐,聽聞他的道義極高。他揮手拒絕太常之位,他的回復如同美玉般珍貴。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反面,過度追求會招來危險。應該趁著這次大捷,向晉朝歸順稱臣。真誠謙遜地依附晉朝,或許能像仙人一樣長壽。冉閔也自稱,我們本是晉朝的臣民。若迎回晉帝定都洛陽,大家分擔州郡事務的辛勞。憑借形勢可以成就功業,賢明之人或許也會改變操守。隴西的辛謐堅守道義不食敵祿,將自身看得如秋毫般輕。至今想起他的風范,讓人內心感慨消散。
散騎常侍:官名。辛:指辛謐,字叔重,隴西狄道人。
誼:道義。
太常:官名。
報畫:回復的謀劃、建議。瓊瑤:美玉,比喻珍貴的東西。
物極反必然: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致至危是招:過度追求會招來危險。
天朝:指晉朝。
廉附:謙遜地依附。繇夷:未詳,可能泛指少數民族或偏遠地區。
上壽:長壽。松喬:指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
冉閔: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
吾屬故晉髦:我們本是晉朝的臣民。髦,可能指晉朝的臣民。
迎驚都洛陽:可能是迎回晉帝定都洛陽之意。驚,疑有誤。
隴西:郡名。義不食:堅守道義不接受敵國的俸祿。
秋毫:秋天鳥獸新生的細毛,比喻微小的事物。
此詩創作于作者對十六國時期歷史進行反思之時。當時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各方勢力紛爭不斷。詩人通過詠嘆辛謐、冉閔等人物,表達對道義、忠誠以及正確政治選擇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回歸正統的心理。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歷史人物事跡闡述道義和政治選擇的重要性。辛謐堅守道義不食敵祿,體現了高尚氣節;而詩人認為應趁勢歸順晉朝,以達安定。詩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歷史和政治的關注與思考。
莫道春隨風雨過,化工昨夜到桑麻。
小臣蹤跡本疏慵,袞職情知不易供。才向儲闈傳大學,又從宣室講中庸。朝行輔德須耆俊,家法崇文自祖宗。尚食屢饕無寸補,百年興運愧親逢。
十里樹陰匝寺門,九天鐘磬隔溪聞。健臨峰頂窮滄海,閒臥松根看白云。多病獨憐時伏枕,勝游無那此離群。朝來強起揩雙眼,翻訝前山瘦幾分。
閑眠受用剡藤香,不比行云惱宋郎。月里楊花終夜落,云中蝴蝶過春狂。象床繡枕知難稱,道館僧房或可當。還是夢中風景別,東華塵土久相忘。
林泉隱居誰到此,有客清風至。會作山中相,不管人間事。爭甚么半張名利紙!
精禱何須到處臨,只祈湍水沛甘霖。驅除旱魃無馀事,感召靈神在寸忱。庭砌已酣行蟻戰,山川能動老龍吟。當知一飽皆公賜,雷地何人無喜心。
月出湖波白,亂流山勢斜。榜人能辨樹,仙客擬乘槎。宿鷺驚還定,明蟾闕亦華。此中幽勝別,老去好浮家。
海上瓊樓接五城,人間歌吹近蓬瀛。云移豹尾旌旗暖,日射螭頭劍戟明。拜舞盡隨仙仗入,退歸遙聽玉珂鳴。欣欣百草含春意,得傍東君暖處生。
北府流風渺。記當年、子陵去后,鶴書曾到。那有悠悠青衿子,一步即堪敷教。算未作、無情京兆。七十余年翻騰手,似春秋、陳蔡成紛擾。余毒在,尚未了。鄭卿鄉校留遺貌。經喚起、全黌廣眾,公同鉤考。生也囚耶無分別,一切從頭倒。人說著、隱娘孤抱。遙望井岡山中火,不解依、劍術收原燎。大和會,忌輕躁。
一紙書來寂寞濱,竹窗草榻頓生春。蜀桐橫郟空彈月,漢劍懸腰不染塵。白玉階前期獻賦,黃金臺下定為鄰。張翰自是江東彥,聞說清詩更入神。
梧掖當年慚仗斥,明珠后耀幸彈冠。正期剖腹為知己,忽以披肝忤縣官。六月暫棲江似錦,一疏遠播草如蘭。賜環指日皆明德,莫道崎嶇蜀道難。
欲從鈴閣借前籌,姑衍條支一劍收。爾自虎頭飛食肉,不教猿臂羨封侯。
昔聞野王宅,今上讀書堆。篁竹最深處,菊花時自開。天風響鐘磬,海氣結樓臺。回首梁陳事,悲歌付一杯。
四時推運逐星杓,晝夜停分百刻昭。鄭重元君重定式,細詳時候已明標。
背倚雙星思愀然,頻來天上與人間。錦兒若愛星空好,送汝心中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