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詠史 其二十五 尹氏一門四闕
萱堂猶是忘憂地,
烏屋相傳反哺恩。
一段家風誰出自,
千年鼻祖守關門。
萱堂猶是忘憂地,
烏屋相傳反哺恩。
一段家風誰出自,
千年鼻祖守關門。
母親居住的地方仍是能讓人忘卻憂愁之處,烏屋傳承著子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情感。這樣的良好家風是從哪里來的呢?原來是千年之前的鼻祖堅守著家族的傳統。
萱堂:指母親的居室,也借指母親。
烏屋:此處可能象征家族居所,反哺恩:傳說烏鴉長大后會反過來喂養母鴉,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鼻祖:始祖,比喻某一學派或某一行業的創始人。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創作此詩時作者可能是在考察襄陽歷史文化中尹氏家族相關事跡,被其家族傳承的良好家風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這種家風的贊賞。
此詩主旨在于贊美尹氏家族的良好家風和傳承。其特點是借具體意象展現家族文化,以設問強調家族傳統的根源。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對研究家族文化有一定價值。
疋馬長源又獨來,野園時見菊將開。忽驚往歲看花處,天外孤吟越徼回。
天悠云際,風遼氣爽。
西風脫葉響高天。酒如泉,發狂顛。驀遇嬌紅,澹粉佛堂邊。恰似濕云欹一朵,扶不定,竹欄前。老夫側帽興翩然。晚妝鮮,屧痕圓。何事匆匆,又上菊花船。市火風簾十萬戶,人不見,水成煙。
櫓聲伊軋訴東風,楚語吳歌落枕中。夜半潮頭隨月上,客帆和夢各西東。
一望山坳紅紫堆,皋亭五月熟楊梅。家家火樹垂千纈,日日冰盤薦百枚。尚擬趁晴看飽去,卻憐和雨摘將來。莫論風味如西磧,齒軟還須嚼幾回。
眼底金焦幾變遷,舊游如夢夢如煙。幽情付與葵霜老,古寺殘陽聽暮蟬。避世高人故隱居,瓜牛今日更無廬。石門夜話尋禪榻,一葦江天縱所如。
石闕口中悲不語,笙炙眼兒空熱。三尊佛兒,四座蓮臺,這位怪儂多設。去心蓮子誰知苦,沖陣馬蹄痕流血。亂頭發、只消不理,理時休結。沒有筆兒怎撇。笑雀見籠糠,空生歡悅。桃核鴛鴦,那個敲開,空把兩仁磨折。大刀底事誤佳期,謊破鏡、天邊殘月。你何苦,寸寸竹兒生節。蕉葉千層心卻少,煮蟹難教腸熱。你做車兒,做了方輪,這樣機關空設。雨多便把晴忘卻,伊不肯心邊添血。風箏斷、半空飛去,料難重結。新著鞋兒休撇。也巴到初三,暫時心悅。一帶垂楊,日夜添絲,絲動便遭摧折。胸前小鏡手三翻,曾猜著團團明月。花隔院,誰曉這些根節。
石青蜥蜴泥金虎,五色綵絲長命繩。白發宮監催拜賜,含嬌時許未能勝。
落落誰同調。莽風塵、花天萍海,盡容潦倒。放眼大千皆傀儡,中散牙琴已渺。幸君子、素心相照。寶馬雕輪招俊侶,訪山陰、煙水尋安道。欣把袂,拾歡笑。名儒名將稱雙妙。更纏綿、風流何遜,神仙黃劭。金石交情松竹契,此會幾生修到。奈斜日、催人太早。甫證良緣容易別,竟匆匆、歸去如征鳥。知己感,耿懷抱。
盧溪筆力透天心,楊令文追正始音。更讀池塘惠連句,識君何待接清襟。后學爭攲雨后巾,前賢久澤霧中文。韋郎勉力追三杰,他日人還效五云。
五羊城下仙中人,愛酒獨愛梨花春。青云道上付諸子,黃菊花邊閑一身。瀟灑不妨銀鬢發,康強贏得鶴精神。巴山萬里羈懷惡,歸夢能無逐釣綸。
霏灑何曾見,凝荷始著珠。日邊光乍閃,風際有還無。瓣濕何郎粉,香浮妃子酥。若耶溪畔女,雙腕幾沾濡。
翠幰夜游車。不到山邊與水涯。隨分紙燈三四盞,鄰家。便做元宵好景夸。誰解倚梅花。思想燈球墜絳紗。舊說夢華猶未了,堪嗟。才百馀年又夢華。
紫陽馀韻著清江,主一流風有叔旸。桃李莫矜新錦繡,松筠須復舊冰霜。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